核心提示: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国企改革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到2017年6月30日,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实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到2019年1月1日,省属国有企业将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承担相关费用。涉及我市5家省属国有企业占全省任务总量的10%,是全省地市平均任务的两倍。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这场异常艰苦的攻坚战中,各级政府和国资、财政、人社、住建、民政、供水、供电、供热、焦煤、物业接收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决战的精神、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华章。
这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7年四大攻坚战之一。
这是近年来我们遇到的一场大仗、硬仗,也是一场漂亮仗,涉及5万户居民近20万人,影响广泛、感人至深。
这是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一项工作,真正实现了“企业减负、居民受益、政府满意、社会稳定”的多元共赢目标。
“‘三供一业’改革部署以来,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检查验收组组长路安慧对此由衷称赞。6月25日,我市提前完成了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5家省属企业的30余家法人单位实现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共接收退休人员档案33853份,接收退休党员1955人,3万余人有了“新家”。从此,驻焦省属企业告别了办社会职能时代。
在9月25日召开的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焦作市政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并获得先进省辖市荣誉称号。
一
改革势在必行,转型大势所趋。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指国企将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国企承担了大量本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比如厂办大集体、教育、医疗等,这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不仅牵扯了经营管理者大量的精力,还不利于国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想生存,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早改早主动,晚改要被动,不改没出路,这是焦作市委、市政府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共识。
2016年11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全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郑重承诺:焦作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在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驻焦省属企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从这一刻起,焦作人深刻认识到了省政府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正如省国资委原主任肖新明诠释的那样,“省政府决心已定,谁也无法撼动”,这场硬仗只能胜利。从此,焦作人秉持市委书记王小平提出的“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焦作做事理念,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实战的征程。
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精心筹划、精细实施、精密管理。我市的主要任务是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
98个家属区5万余户居民、3.3万余名退休职工移交地方管理、6.5万余人医疗保险要地方接管、资金缺乏、服务人员不足……可以说,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为便于企业成为一名合格的竞争选手,使企业瘦身健体,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把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成立了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和下发了《关于转发焦作市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焦作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和配套保供设施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意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进一步明确各方在专项分离移交工作中的责任,有效解决了各方对维修改造目标和标准要求不同的问题,为推进工作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对于国企来说,‘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一次难得机遇。”副市长乔学达说,由专业化企业进行社会化管理,不仅能够让国企剥离负担、轻装上阵,专业化管理也将改善家属区职工的生活条件,最终实现分离企业、企业职工、地方政府及接收单位多赢的局面。
三
突破口在哪里?着力点在何方?
从全省情况看,我省共有24户省属企业涉及办社会职能,涉及我市的有5家,其中供电涉及44599户、供水涉及19715户、供暖涉及2888户、物业管理涉及42478户,超过全省任务量的10%,是全省地市平均值的两倍。如果按照一个人一天走访100户来算,3个月也看不完,更何况要干完。
面对时间的压力、任务的压力、群众深切期盼的压力、少数人不支持的压力,市委、市政府对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移交工作现场,与移交企业沟通对接、现场办公、指导督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走在了困难的最前端。
副市长乔学达是这场战役的指挥员,也是克服重重困难的攻坚人。他亲临一线,在决战转供水、转供电的关键时刻,先后10次深入重点、难点县区,召开了16次协调会,督促办理7次,约谈县区领导4次,问责任、提要求,深入街道办事处,解除基层干部畏难思想,引导他们担当敢为,深入村庄同群众座谈,表明省政府、市政府改革的决心。
截至6月30日,我市全面完成供电改造44599户、供水改造19715户、供暖改造2888户,物业移交42478户,投入维修改造资金5个亿,极大地改善了职工家属区、周边村庄的供水、供电设施,焦煤集团每年可节省5000万元以上费用支出,按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四
细微之处见真章。
分离移交“三供一业”是国务院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国资委作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牵头单位,积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实干求成效,创新破难题,为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协调推进发挥了主要作用。回顾整个过程,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尽心、敢为、创新、奉献。
尽心。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国资委负责同志和相关科室人员走遍了驻焦省属企业98个家属区、深入46个社区组织,现场了解情况,现场答复问题,对阻碍工作推进的现象及时披露上报。
敢为。自2016年10月份以来,市国资委提议并组织召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协调会58次,拟定出台了25份文件,同供电、供水、供暖、物业建立了有效工作联络机制,并且与移交企业、施工单位等企业关键岗位基层负责人建立了工作联络机制,协调移交企业与施工单位、接收单位具体问题不计其数,成为移交企业与施工单位解决问题、统一意见的“首席助手”。
创新。在如何实事求是推进移交接管中,市国资委按照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接地气、易操作的3号文件模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意见》,市领导和同志们都叫它是符合焦作实际的“3号文”,明确了资产接管、物业接管、业务接管等多个具体接管方式和接管单位,解决了方向上、路径上、操作上、持续上4个方面的问题,创造性地破解了“三供一业”移交接收难题,不仅推动了省属企业开展工作,还促进了驻焦央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奉献。随着任务完成时间的临近,市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晚走加班成常事,周六、周日随时待岗,领导休息日与移交企业查看现场成常态。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薛耀洁每天要接100多通电话,每周都向省里报送报表资料,打印市改革办各项材料文件,从来没有按时下班的概念,只有完成工作才走的习惯。一个星期天,80岁的奶奶有病想念孙女,要她回孟州探望,她顾及工作正是关键时期,不愿向领导请假,当领导从他人口中得知后,再三劝说,她才利用半天时间见过老人后,便匆匆赶回工作岗位。
五
忠诚担当事上见。
在全市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中,有的同志深夜奋战在工地,有的把家中病人托付他人照顾,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涌现出一大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付出,让企业职工权益得到了保障。
顾大局勇担当。作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最主要接盘手,县(市)区政府在最为关键的决战阶段,表现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担当的责任精神。面对突然来临的管理责任,县(市)区政府有过彷徨,有过退却,但在全省大局下,依然担起了重担。解放区政府在全区工作会议上明确向各街道办事处强调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是全省的政治任务必须完成,一切工作要给此项工作让道开绿灯。马村区政府为解决村民阻止转供电问题动用警力行政拘留3人。修武县七贤镇政府率先接管家属区供水设施,为全市树立了标杆。武陟县政府热情接收退休人员,表示有多少接收多少。山阳区政府第一个开始并提前完成转供水改造,走在全市最前面。中站区政府花费2万多元购置新档案柜高标准、高规格存放退休人员档案。
包容得到理解。在农村转供电改造中,一些村庄村民提出了多项限制施工要求,每天只能工作三四个小时,本来两周可以完成的工作,一个月也难以完成,有时遇到村里红白事,干脆不能停电,无法施工,市供电公司承诺准备多台发电机供电,村里也没有答应。该公司副总经理齐文屏在百般无奈中晚上10点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发去短信:农村转供电实在干不下去了,汇报省里是否取消。但是,第二天齐文屏又到第一线耐心协调,对多付出的停工损失不讲代价。
拼搏获得支持。在马村区大演马、小演马两村转供电切换电源的关键一天,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早上6点开始施工,切换500户电表转换供电公司高压电。为尽量不给村民带来停电烦恼,抢抓来之不易的切换时机,他们战酷暑、斗疲劳,在线杆上爬上爬下,家户间往来穿梭。凌晨4点,线杆上的工作人员还在查看每一台变压器、每一条线路。有人问村民给工作人员送的瓜他们吃了没有,村民瞪着眼说:“从线杆上下来躺到地上就睡着了,哪顾得上吃西瓜!”他们是焦煤告别转供电时代的开创者,是最可敬可爱的人。
咬牙坚持下去。市水务公司的老李是一个项目部的经理,50多岁,干水务工作一辈子也没受过什么委屈,但面对40个家属区短期内完成改造的任务,任务量大先不说,在改造中居民提出的各种难题,让老李难以承受。住户不允许管子从家里穿过、门前的菜地不允许开挖、施工的噪声影响了孩子写作业、挖沟影响了老人出行……受种种难题难为的老李在100多天的工程中经常暗暗落泪,但为按时完成任务,他依然选择了坚持。
六
众人拾柴火焰高。
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省属企业等近千人参与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各移交、接收企业分别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责任体系。
改革,创新,解困,破局,突围,这些字眼伴随着焦作“三供一业”改革一路走来。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开初我们没有也不敢预料它能够以全面胜利而如期来临,此刻胜利的喜悦充满了心头,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们深知,要把这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维护好、保持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尽管我们要面对调整后的一些不适应,但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焦作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这项改革成果会长久惠及企业、造福百姓,我们会满怀信心地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行到底,取得永远的胜利。”市国资委负责人深情地说。
大道向前,焦作国企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本版图片均由市国资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