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举世瞩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市作为南水北调唯一穿城而过的受水城市,肩扛“一渠清水送津京”国家重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一渠清水,为确保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保障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我市8个县区,全长76.41公里。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段)两侧水源保护划定方案》,南水北调总干渠一级保护区宽度范围50米至200米,二级保护区宽度范围1000米至3000米。据最新调查显示,保护区共涉及177个村(社区)、12万户43万人;涉及企业152家,其中一级保护区涉及企业26家、二级保护区涉及企业126家。保护区共有河流15条、沟渠9条、公路72条、铁路13条。总干渠沿线两侧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由此可见,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工作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策并举,力保一渠清水送京津。
我市建立了市、县两级水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高效协调,制订了保护区项目审核工作方案,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落实责任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市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设计报告》,完成了保护区养殖业以及一级保护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没上一个明确禁止的建设项目。
为了加大水源保护巡查力度,我市针对水源保护区群众建造住房、办养殖场等问题,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力量定期巡查。对原有的生产企业、养殖种植企业,市环保、畜牧等部门和县区联合进行排查,依据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要求进行整治,不达标准不罢休;对后期出现的违章建筑及时制止或协调另选新址,妥善处理。
为了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保护水源意识,我市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出台后,我市印发《条例》3000多份,市、县两级调水部门人手一册,并发放至沿线乡、村一级,增强了群众的守法意识,有效保护了水质安全。
为了推进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执法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南水北调水政监察大队,各受水县区也成立了执法队伍,明确执法范围、权限等;建立了与水利、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依法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为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打造成焦作最美风景线,我市把造林、造景、造富、造福紧密结合起来,全市受水沿线齐动员,在干渠两侧植树造林0.37万亩,使之变成养眼的景观林带、富民的经济林带和优美的生态林带,极大地改善了总干渠两侧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