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升的朝霞飘过天际,解放区又迎来了异彩纷呈的一天——
街心游园,绿树荫荫,舞步蹁跹;
文化场馆,欢歌笑语,掌声雷动;
社区楼院,人声鼎沸,赛事正酣。
文化解放、快乐解放、健康解放被定格为一个个精彩瞬间,深深植入人们的生活。
日前,解放区成功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年的创建工作,让解放区收获无数——“快乐365”文化品牌、“百姓文化超市”按需供给、文化志愿者扮靓美丽楼院、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文化民生亮点频现。
合力创建 脚步铿锵
举全区之力开展创建活动,该区构建起党委重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文化”推进机制;成立了由文体、财政、人事、教育等21个区直部门和各街道、园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分解细化创建任务。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文化事业投入逐年递增,增幅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2014年文化事业投入795万元,2015年文化事业投入851万元,2016年文化事业投入911万元。
坚持课题研究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解放区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发展路径。
该区通过设置宣传专栏、开辟文化墙、印制《解放区文化体育设施分布图》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动员群众加入一支文体队伍、学会一种健身方式、培养一种文艺特长、坚持投身一项志愿活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中来。
贴近居民 精准供给
优美的舞姿、快乐的生活、健康的追求、美好的梦想,就这样伴随着创建活动的开展,悄悄来到人们身边。
“零距离”建设,实现文化设施网络化。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该区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区、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和楼院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在楼院安装健身体育器材636件,在巩固打造村(社区)10分钟文化活动圈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楼院“5分钟文化体育活动圈”。
“零距离”服务,实现公共文化供给精准化。以区文化馆为依托,该区开展“文化直通车”服务,建立9个馆外联系点,通过“群众点单”,将文化服务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里。通过线上与线下公共文化服务和配送服务产品的有效结合,形成解放区“百姓文化超市总菜单”,以“你点我供”的形式,对基层文化站进行全方位辅导。2016年,该区文化馆由国家二级馆提升为国家一级馆,馆办团队由2014年的15支发展为现有的33支,服务人次由2014年的5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13万人次。
“零距离”参与,实现文化队伍建设便民化。目前,全区备案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共有120余家。两年间,全区428个楼院议事会均配备了文化网格员,构建起区、街道、社区、楼院四级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区有各类文体队伍300余支,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文化骨干5000余人。
“零距离”借阅,实现文化图书建设多元化。以“打造群众身边的图书馆”为目标,投资3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行区级图书馆“总分馆制”,与市级图书馆数据库对接,实现全市图书馆藏资源通借通还、共建共享。区政府每年拨付专款,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共建解放区图书馆。投入300余万元,在23所中小学建立图书室。倡导全民阅读,每年开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暑期阅读等系列活动70余场次。
打造品牌 异彩纷呈
普及好日常活动,让居民快乐每一天。该区在居民楼院、街心游园等场地开展以广场文化、游园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娱乐活动,目前,区文化馆每年举办大小型广场文化活动50余场次。花园街社区的“四点半学校”、电建社区的“欢乐重阳”、民生街社区的“爱心逐梦书屋”等群众文化品牌,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好节庆活动,做到全年不断线。在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该区组织开展“万人长跑”“春满中原”“百城万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家庭才艺擂台赛、教师节少儿文艺专场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组织馆办团队在节假日及双休日进行慰问演出,开展送温暖活动。
开展好社区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该区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社区文化体育节,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各社区举办的“邻里节”、包饺子大赛、剪纸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既展示了群众的文化风采,又增进了邻里交流,促进了社会和谐。
近年来,解放区创作了大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小品《帮扶》获得省戏剧小品赛金奖,舞蹈《好一片艳阳天》获得省“群星奖”金奖,舞蹈《爱莲说》《祖国的歌》《摆手女儿家》和声乐《调色板》等节目在省少儿文化艺术节中均获得金奖,舞蹈《盛世秧歌》获全省广场舞比赛一等奖。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