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省西安市某社区推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共享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互助式养老,即社区把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老人护理服务的闲散剩余劳动力、社区志愿者组织起来,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后,就近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志愿者可以根据服务内容领取报酬,也可以把“工时”存起来,等到自家老人需要帮助时,由其他志愿者提供对等的服务。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胜平王大头: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当前我国公办养老资源紧缺,民营养老机构收费高、管理粗放,社会养老服务问题重重。“共享养老”既顺应了老年人在家养老的习惯与传统,又弥补了社会养老资源紧缺的短板,是解决当下国人养老问题的较好选择,也是传统养老模式向社会化发展的有效探索。
@提恩畅: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应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他们真正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共享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我们应该点赞。
@沈芷妍-:昨天,看到有媒体调侃“80后”已步入中年阶段,我认为确实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为“慢慢变老”作准备。近两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政策,“共享养老”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如今,中国家庭的养老压力逐渐增大,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压力。
@王副教授先生:“共享养老”能把社会养老服务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有效整合社区分散、潜在的养老服务资源,使养老服务更精准、高效、接地气。“共享养老”是一种开放式养老模式,有助于全体社区居民增强养老服务意识。
@SWUST邓伯霜:“共享养老”合理利用社区闲散剩余劳动力,志愿者在服务其他老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变相服务自家的老人,此举有利于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
@益昌人:在老龄化社会,“共享养老”是人们针对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此举既能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又能为自己家庭积累“工时”,如此良性循环的养老模式值得在全社会推广。
@奥特曼小豆豆豆:我非常赞成此举!向全社会推广“共享养老”,要着重做好经费保障、专业技能培训和社工组织等工作。
【下期话题】
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近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公布《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并征求意见。此次审议修改稿对见义勇为者的保障更加人性化,规定也更为细化。10月13日,修改稿公布,并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记者发现,修改稿与一审稿相比,改动的地方不少,如增加“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本省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适用本条例”“抚恤奖金最高100万元”等条目。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