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实施1年来,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进行捐赠,捐赠金额超20亿元,这种募捐形式呈现出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趋势,“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扶贫济困”正成为人们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新风尚。
(据澎湃新闻)
互联网时代快速催生新事物,网络募捐成为慈善新模式,说明慈善事业在时代大潮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今,一些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收到的捐赠已经占到捐赠总量的80%以上,以企业为捐赠主体的旧有慈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曾经,慈善事业因“郭美美事件”遭遇“滑铁卢”;如今,慈善事业在互联网时代又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的变化给我们启示:只有主动适应时代、谋求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赢得未来。
当前,我国有了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等服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巡检、约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管。此外,我国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要求平台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强化信息公开,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等工作。出台这些举措切实维护了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网络募捐行为,促进了慈善事业发展,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救助。
当然,要使网络募捐持久健康发展,我国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完善相应举措,严格监管,加强管理,让网络募捐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以提高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度,营造良好的公益环境,让更多人从慈善事业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