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砥砺奋进的5年·喜迎党的十九大·县(市)区特别报道·温县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建扶贫撑起主心骨 群力攻坚尽享获得感
迈好精准扶贫第一步
“造血”激发内生动力
小生意尝到大甜头
集体经济鼓起村民“钱袋子”
节骨眼儿上帮大忙
真情帮扶贫困户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情帮扶贫困户
本报记者 贾定兴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9月5日,看着家里濒临倒塌的一处围墙被修好后,温县温泉街道前东南王村村民焦永福紧紧地握住驻村第一书记张火军的手,激动地说道:“张书记,谢谢你,你真是俺贫困户的好干部。”

  今年60岁的焦永福与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多年。从前,他每月靠在村里打扫卫生的500元工资艰难度日,去年,他因腿伤无法正常工作,没有了工作,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以至于家里的一处围墙濒临倒塌都无钱修缮。2015年9月,温县纪委干部张火军任驻该村第一书记后,多次来他家了解情况,并于今年为他协调7000余元资金,改建了他家濒临倒塌的围墙。接着,张火军又为他争取到国家低保政策和温县的其他各项帮扶政策,这让原本失去生活信心的焦永福看到了希望。

  前东南王村位于温县城区东北部,全村共有900余户4000余人,2017年,该村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贫困户识别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新识别贫困户6户19人,其中1户缺少劳动力,2户因病致贫,3户因残致贫。为了帮助这些贫困户实现脱贫,张火军针对这6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让他们在享受低保的同时,还为他们争取温县出台的各项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张火军共为两名贫困群众申请发放轮椅两辆,帮助一名贫困群众办理了残疾证,让一名贫困群众享受了五保户政策,让一名贫困群众享受大病救助,帮助一名贫困户家庭学生享受到学前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并且还通过号召捐款和争取社会救济政策的方式,及时帮助了该村一名非贫困户的困难群众,使这名群众免于陷入因病致贫的困境。

  不仅如此,为改善村容村貌和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张火军多方筹措资金在村边新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安排大量人力物力对村中多年来的陈旧垃圾进行清理,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争取资金为村里建成了一处长48米、宽12米的群众活动场所,近期还将在取缔过的两处露天垃圾点原址上修建一处篮球场和一处群众健身活动场所,用于丰富该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在2016年,张火军通过协调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加上群众自筹的方式,为村里新修建了5条共1000余米的水泥路和排水设施。今年,他又协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140米长、5米宽的水泥路,并对村中背街小巷实施硬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每谈到扶贫时,张火军说得最多的就是“用真情”三个字。“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必须用真情去对待每一个贫困户,让国家、省、市、县的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尽我所能,为他们增收致富找门路、出主意。”张火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准备根据村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与街道及附近企业结合,通过温县的企业扶贫项目为该村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户脱贫。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