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市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内,前来无偿献血的牛保祥和工作人员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于时间相隔14年,而且当时各个血站的信息库没有实现联网,所以暂时查不到您上次的献血信息。”负责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向牛保祥解释。
牛保祥是郑州铁路局焦作车辆段的工作人员。2003年,牛保祥第一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我那时也没想别的,觉得献血可以帮助别人,是在献爱心,就参加了。我自己能力有限,不能为社会、为他人作更多的贡献,所以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现在电脑上查不到我上次献血的信息,不过没关系,我还保存有当年的献血证。”牛保祥说。
14年后,牛保祥为了参加无偿献血,早早就处理完了手头的工作。“有同事说想要参加无偿献血,我就说要和他一起来,好长时间没献血了。”牛保祥说。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牛保祥连续3天滴酒不沾,不吃油腻食物,还专门睡了个好觉,确保当天身体状况良好。“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献出的血绝对可靠才行。”牛保祥说。
因为妻子是一名护士,所以牛保祥对无偿献血知识和相关政策也十分了解。“我妻子经常对我说,无偿献血不仅不影响身体健康,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造血能力。”牛保祥说,“无偿献血实际上是在传递爱心,一旦他人急需用血,我的血液可能就帮了大忙。现在我搬到市区住了,献血更方便了,我要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把爱心传递下去。”
本报记者 李瑞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