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马村区采访时,强烈地感受到了该区处处涌动着招商引资的热潮,处处迸发着加快发展的激情与活力: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225.5亿元。其中,在“一赛一节”经贸活动中,共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105.1亿元,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投资16亿元的中城建PPP项目、投资10亿元的建业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10亿元的国钛钛合金项目等一批大项目落户马村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8.6亿元,同比增长5%,居四城区及示范区第二位。马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市委书记王小平的充分肯定。
该区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带动了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8.5%;三产增加值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10.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17%。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与采访,记者感触颇深。马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将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在实践中用心探索出了一套符合马村实际的招商引资方法,而且行之有效、颇具成效,被马村人称为“四大法宝”。
法宝之一:大员招商 体现真诚实意
马村区委书记翟耀南多次阐述这样的观点,马村区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城区,经济要大发展,必须大开放、大招商,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来抓。
凡事预则立。基于这样的主导思想,马村区成立了高规格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研究全区招商工作形势、谋划项目、包装项目、部署全年重大招商活动,协调解决招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马村区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引资、靠前指导推进。为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好、留得住,马村区委、区政府派驻小分队飞赴浙江、上海、山西、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对需要对接洽谈的重点客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赴上海、杭州、山东、深圳等地就合作事宜同客商详谈,遇到问题及时回复、加强沟通,并邀请客商到马村区实地考察、增进了解,充分体现了马村区对项目的重视和诚意。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共派遣招商小分队飞赴经济发达地区招商30余次,出动180人次,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占到近50%。通过大员招商,中城建十六局投资19亿元的PPP项目、上海岚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仓储冷链物流项目、众赢畅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高端智能行车导航设备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签约马村区。
马村区还把招商压力压实到各招商引资单位“一把手”身上,对各乡镇和区直部门的“一把手”,实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汇报、每季一通报”的动态考核办法。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分档竞赛,定期评比,兑现奖惩。把招商实绩与干部提拔任用、考核评比、奖金福利挂钩。明确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制定台账,挂图作战,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确保招商有实效、出成效。
法宝之二:零地招商 盘活现有存量
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现状,马村区因地制宜,打破“招商引资、土地先行”的惯性思维,利用辖区停产多年的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实施“零地招商”,盘活闲置企业,挖潜和再利用土地资源。去年至今,新入驻的7家工业企业不占用一分用地指标,年可新增产值10亿余元,实现了“腾笼换鸟”。
在此实践的基础上,马村区正依托鸿运商城、青岛昌盛、健康元、万方铝业等现有项目,利用辖区停产企业闲置的土地、厂房等资源,对项目进行整合包装,计划采取联姻、租赁、承包、出卖等形式,集中向外界推介。
通过实施“零地招商”,老项目抛掉了包袱,新项目顺利落地,还带动一方发展,可谓“一石三鸟”。尤为可贵的是,“零地招商”使投资方减少了投资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效益明显。河南国隆实业入驻马村区后,投资1.5亿元的一期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投入试生产,订单已经签到明年3月份。该企业负责人说,国隆实业项目如果全部新建,至少需要两年。
法宝之三:委托招商 发挥市场优势
招商引资不仅靠“区长”,更要靠市场。马村区在加大政府推动招商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抓好委托商会和行业协会招商工作。该区各外出招商小分队根据当地客商、专业招商中介机构、社会知名人士等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洽谈,委托其为马村区代理招商。
该区利用区籍在外人才资源库、侨胞、台胞等优势资源,分别与上海焦作商会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利用其广泛的影响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丰富客户资源。
发挥经协组织作用,促进跨区合作,努力实现与沿海发达地区协作的新突破。该区利用各种经贸洽谈活动,利用商会平台建立友好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产业工会、协会联系,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掌握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制订产业链招商行动方案,明确投资路径;采取分层次、跨地域、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多点出击,重点针对发达地区开展招商。通过委托招商方式,中梁地产集团总投资20亿元的综合体项目落户马村区。
法宝之四:服务招商 创造马村速度
“投资马村、马上就办、马到成功”,这霸气的话语,对马村区而言既是口号,更是行动,如今已经成为马村区招商引资的品牌和形象。
“马村区的经济基础不好,遇到好项目我们很珍惜,真心实意想让项目留下来,努力搞好服务,力争早建设、早见效。”这是马村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声。
近年来,马村区通过转变观念,加大招商投入,充实培训招商队伍,完善服务,明确招商责任,已初步建立全区联动的招商网络,形成包装策划——推介发布——招商引进——管理服务——后续服务——以商招商一条龙的良性循环招商机制。马村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招商引资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小分队建设及代理招商网络建设、专门人才招聘、招商人员培训、重大项目策划包装、重大招商活动的组织、招商宣传推介等工作,并将大中型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纳入奖励范围。一系列举措激发了该区干部招商引资的热情和活力。
投资3亿元的河南天未生物公司年产12万吨药用辅料建设项目,从第一次谈判到进地奠基,只用了60个小时。河南国隆实业年产12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及新型配套材料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10天。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从签订合作协议到全面竣工,仅用1年时间,是全国同行业最快速度。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5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项目,仅用1个月时间就动员迁坟400多座,搬迁5个饲养场,保证了项目提前开工。该项目从引进到并网发电,仅用了短短1年多的时间。青岛昌盛项目负责人曹元荣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速度,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第一时间捕捉信息、第一时间接洽项目、第一时间拍板决策、第一时间开工建设……这样的招商引资速度在马村区已经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