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文苑街道住郭庄村看到,村内道路整洁,文化墙上的宣传画令人耳目一新,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老年人在文化活动中心下棋、聊天,年轻人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一旁嬉戏……俨然一派现代化新农村景象。
然而,之前的住郭庄村并非如此,村里组织纪律涣散,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低,群众意见多。
“要想富,先修路。”为改变这种状况,该村党支部书记苗小才作出这样的决定,并带领党员干部四处筹资,号召村民参与,将村里道路全部硬化。
路修好了,结合村里的地理优势,经多方考察,苗小才发动村民建设蔬菜大棚。一开始,村民们不理解,配合的人更少,甚至有人认为村干部在瞎胡闹。但是,苗小才毅然领着几名村干部和党员坚持着。渐渐地,他们的坚持与付出得到回报,蔬菜大棚见了效,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旧思想,跟着村干部一起搞起蔬菜大棚。
“以前咱不懂,思想跟不上,自从跟着村干部搞起蔬菜大棚,一年下来轻轻松松赚个六七万块钱。而且俺足不出户,有人到地头拉蔬菜,都卖到省会了。”正在自家蔬菜大棚劳作的村民赵根旺高兴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地缘优势,紧紧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上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党建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使全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2015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围绕“规范办事、有人管事、方便办事、不办错事”四个着力点,把“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落到实处。两年多来,该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动群众,先后完成了近4公里热力管网、1000余米高压线、500余米供水管网、市老年公寓中心、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池等项目涉及的150余户房屋、大棚等附着物征迁工作。
村里其他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投资20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修街道,美化村庄;投资2余万元建成便民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民政、社保等20余项服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该村西红柿种植规模化发展,形成特色品牌;聘请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和监委会作用,严格落实党务、村务公开,促进了干部作风改进,增强了村两委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如今,住郭庄村民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大伙儿直夸村干部领导得好。文苑街道纪工委书记、包村干部郭朝辉说:“正是因为干部作风不断改进、思想不断解放,干部和群众一起努力,才使得住郭庄村实现生产大发展,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