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连日来,十九大代表在讨论时表达了共同的感受: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代表们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务必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为强盛中国注入更多“美丽”的力量。
“美丽”被写入强国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时代
“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十九大代表、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
十九大代表、贵州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说,这是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将引领我们迈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整个报告用一个章节来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以绿色理念为指引
美丽中国梦绿意更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今,绿色理念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越来越多人自觉自愿的共识。
十九大代表、重庆市云阳县大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可说,自己就是这些理念的受益者。他带领周边农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目前已种了3.2万亩果树,带动当地72户农户脱贫,年人均增收1.3万元。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放大了生态的优势,就拉长了发展的链条,这是重要的生产力,也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杨大可说。
筑牢“美丽中国”制度屏障
走好环保“长征路”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中这些提法,彰显了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
建设美丽中国,重在制度保障。
十九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要守住生态底线谋发展。构建有力的监管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还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这些硬措施、严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设美丽中国,贵在抓好落实。
在十九大甘肃代表团开放日上,代表们谈起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时,依然感到有切肤之痛、锥心之感。他们说,甘肃是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要以知耻后勇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去努力,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进行生态环保治理。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