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北山,清了河水,美了家园,富了百姓。这是中站区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站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之大,部署频次之密,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实现了青山、金山的双赢。
北山靓了
本报记者 张 鹏
采石场、白矸窑、洗砂厂、采矿厂……中站区北部山区私采滥挖一度泛滥成灾,山体千疮百孔,空气中烟尘弥漫……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占中站区国土面积近半的北部山区,围绕打造“生态靓丽、功能完善、宜居宜游的焦作北部后花园”这个目标,扎实开展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北部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7家石料厂被依法关停、3处采矿洞被封填、4家白矸窑被捣毁、8家洗砂厂被拆除平整、8处明采点被取缔……占地414.3亩的上述30个治理点,已植树10万余棵,裸露的山体覆上了新绿。
龙翔矿山公园的建设,更是中站区北山治理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曾经作为武汉钢铁公司的黏土矿区,该公园的“前世”可谓满目疮痍。“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来抓”,中站区积极争取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矿山公园。
再看龙翔矿山公园的“今生”: 绿树成荫、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游人如织,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而这只是该公园投资8200万元完成的一期项目。
投资3000万元的龙翔矿山公园二期,包括晋新高速两侧和焦青旅游公路(红砂岭段)治理项目均已竣工通过验收。您看:龙翔矿山公园又增加了1200亩的绿色海洋;晋新高速及焦青旅游公路两侧已经成为满目苍翠的绿色廊道。
河水清了
本报记者 张 鹏
村旁的河畔杨柳依依,夏天可到河里捉虾摸鱼,存在于人们童年记忆中的场景,一度被河道干涸或污浊恶臭代之。
如今这一现状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清水活水”。
全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始后,中站区多管齐下,积极作为,打了一场漂亮仗。
中站区黑臭水体治理涉及白马门河11.5公里、田涧沟河1公里,涉及4个街道13个村,需征迁449户,总面积15万平方米,可谓任务艰巨。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确到人;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智力,集中攻坚;全区一盘棋,财政部门资金及时兑现,公、检、法、国税、地税、食药、国土、规划等部门协同作战;“一次提醒约谈,二次通报批评,三次诫勉谈话,四次组织处理”工作制度,保证了工作强力推进。
铁腕整治大见成效,截至目前,该区黑臭水体治理实现了协议签订率、搬迁率和拆迁率“三个100%”。一批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正在实施中。
已经建成的大沙河带状湿地,清水潺潺,一步一景,形成了生态体验区、水景观区、水天一色区、荷塘垂钓区和亲水游园、田园风景游园等美丽景观。
旅游火了
本报记者 张 鹏
今年前9个月,中站区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一个全域旅游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中站北部山区是太行山区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许河、赵庄、北业、十二会、周窑、栗井、高窑河、麦秸河等村庄都是“红色村庄”。中站区将一个个红色故事转化为产业优势,走上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大道。
去年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通车的红叶大道,将中站区北部山区东部的一个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东、中、西三条旅游环线。
行进在不同的旅游环线上,你或可沿途欣赏太行红叶、一线天、老爷庙等景点,或可一睹全省目前最大的室外滑雪场——红砂岭云顶滑雪场的风采,但终点只有一个——龙翔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占地37平方公里的龙翔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集观光、民宿、民俗、娱乐、高档度假区于一体,将中站北部山区旅游环线与云台山、峰林峡、青龙峡等焦作市国家级知名旅游景点有机连接起来。
与北部山区灵秀美景遥相辉映的,是位于中站区中部和南部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早商府城遗址、北朱村明清古民居、李封天目瓷研发基地,展现着现代工业文明的武钢工业文化园区。以“一代通儒”许衡、“一代御医”靳煌、“一代名臣”张昺、“一代油画大师”靳尚谊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讲述着中站区的文化底蕴。
百姓富了
本报记者 张 鹏
仲秋时节,记者在龙翔街道窄门村见到村民李红水时,他正在自家房前筛选野生的连翘果,妻子正忙着酿造桑葚酒和野葡萄酒。
问及目前的收入,李红水喜笑颜开,毫不避讳地说:“养羊、卖山货,再加上俺的农家餐馆,一年能挣个十来万元吧!”
窄门只是赵庄的一个自然村。面积12平方公里的赵庄有9个自然村,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借全域旅游发展大势,该村目前正在村内建设“太行八英”纪念馆,打造经典红色文化游,并通过窄门大峡谷停车场土特产集散中心、窄门水库等项目建设,打造中站区北部山区的旅游明珠。
龙翔街道许河村是近代著名历史事件“许河事件”的发生地,是我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许河村通过发展“红色游+农家乐”,开启山村生态旅游模式,使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到2000元提升至4000元,增加了一倍。
不仅在赵庄村、许河村,在地处北部山区的北业村等村,村村有项目,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愿景,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让往日的穷山沟发生了嬗变,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龙洞街道龙洞村,中站区将废弃多年的工业遗产重新利用,建设武钢工业文化园区,打造集精品小吃、民俗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豫西北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正酣的龙翔山国际度假区将被打造成中国北方的“莫干山”。这些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必将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拉动中站的绿色GDP。
(本版图片均由中站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