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上了5天“吃苦课”,包括寒风中徒步、仓库里打地铺睡觉等内容。据介绍,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被该校师生称为“吃苦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之时,不少学校取消了校外实践活动,而该校坚持了下来,难能可贵。该校校长周鹏程说:“‘吃苦课’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刚柔v:“吃苦课”其实就是过去每周都有的劳动课。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关键,学校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他们理解劳动、体验劳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劳动之中,这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利。所以,学校应该恢复劳动课,家长更应该让孩子积极参加课外劳动。
@胜平王大头:“吃苦课”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的社会,这是如今的学生最需要的一种素质教育,国家有必要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将责任落实到学校与具体教师身上。
@奥特曼小豆豆豆:这个校长很有想法,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偶尔吃苦可以让他们深刻感受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学会感恩。
@平常一个人015: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这样的“吃苦课”足够给孩子留下难忘的记忆,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梅语馨香: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缺乏这样的“吃苦教育”,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因地制宜地开展这样的课程,磨砺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
@小帅哥Peterwang:“吃苦课”看似残酷,却可以给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吃苦课”其实也是变相告诉孩子们生活的不易,让他们摆正态度,更好、更积极地融入社会。推出“吃苦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吃什么样的“苦”,而在于吃完“苦”后的“回味”与思考。
@贵贵的蒲公英:人若不知苦,才是真的苦。吃苦是人生旅程的一门必修课,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闯过的难关。学校开设“吃苦课”很有教育意义,不过校方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确保每个学生的身体都能承受,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不知潇湘在何处:吃苦是磨砺、是成长,“吃苦课”虽然只有短短5天时间,但让学生们品尝到了苦的滋味,进而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吃苦不是坏事是好事。
@益昌人:针对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短板,让孩子们适度地吃苦是好事,这样能让他们的心智得到磨砺,对将来的成长大有益处。所以,“吃苦课”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下期话题】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已经取消,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正在改变。同时,多位医疗专家表示,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有的医院可能会从试剂、耗材等方面牟取利益,取消以药养医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多道坎要迈。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