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慈善事业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全县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县先后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华慈善奖,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优秀慈善项目奖、先进慈善组织奖等殊荣。
打造平台 夯实基础
该县按照一个阵地、一个班子、一块牌子、一本台账、一套制度、一个公示栏、一支慈善义工队的“七个一”规范化建设标准,率先成立村级慈善工作站,织起一张“县有慈善协会、乡镇(街道)有慈善分会、村街有慈善工作站”的民生“防护网”,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慈善救助体系,基本实现“慈善进基层,救助不出村”的目标。
该县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对慈善公益网全面改版升级,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与腾讯公益合作开展项目乐捐,编制《武陟慈善》专刊108期、开播《善行武陟》栏目;全面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切实把慈善文化融入学校、乡村和企业。
该县依托慈善爱心超市,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相应的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具;依托学校慈善驿站,建立远程视频交流沟通平台,提供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沟通联络、情感交流服务;依托医院慈善驿站,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定期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依托社区慈善驿站,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的辅导帮扶。目前,该县已援建儿童之家10所,惠及留守儿童1200余人。
如今,该县已建成农村慈善幸福院115所,3300多名农村贫困孤独空巢老人入住,村村建立了慈善工作站,慈善组织架构更加健全完善,民政部在全国推广了武陟县的慈善养老模式。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为解决农村养老工作的难题,2014年以来,武陟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慈善工程,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中,全面推进慈善幸福院建设,开启全国农村养老与慈善相衔接的先河,形成“政府+慈善+村级+个人”四级联动的新兴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该县将每年的5月定为“慈善宣传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爱心企业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河南亿祥置业有限公司捐资830万元成立“亿祥慈善爱心基金”,定向为嘉应观乡御坝村援建中心小学、幼儿园;捐资50万元成立“亿祥肾透慈善基金”,对贫困肾病患者免费透析。该县一名退休干部捐赠40万元成立“杨世贵、杨宗永慈善助学基金”,开启慈善信托先例,理财所得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今年6月份,全县基层慈善组织仅用一个月就募集资金162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随着慈善事业的全面覆盖,慈善义工队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共有注册义工2.5万人,通过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困境儿童等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技术、学习等义工服务。“一米阳光”的志愿者们将每月5日、20日定为“捐衣日”,定点在县人民广场开展捐赠衣物活动,接收的衣物经过清洗、消毒、分类、整理后统一分发到乡、村慈善爱心超市,免费让困难群众领取,目前共接收衣物15.2万件,向乡村爱心超市发放衣物12.6万件。
慈善发力 扶危济困
该县创新思路,将慈善与扶贫济困相结合,借助全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募捐,通过慈善救助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兜底救助。
该县成立慈善基金,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慈善救助项目,开展贫困户白血病和大病家庭救助,实施爱心行动免费救助先心病儿童等项目,累计救助5816户,发放救助金1861.7万元;连续5年开展“慈善助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240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达1200万元;启动“百万慈善助学基金跟踪救助贫困大学生项目”,对65名贫困学生定期给予资助,直至大学毕业;针对农村遭遇突发性事件的家庭,县、乡、村慈善部门启动三级联动救助模式,按照1∶1∶1的救助方式对这些家庭实施救助,累计救助1520户,发放救助金达45.6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确立了“3+1+1”脱贫攻坚新模式,即贫困群众因大病经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补助、大病补充保险救助和民政大病医疗救助后,可享受慈善救助。截至目前,该县共救助2514名贫困群众,发放救助金达98.82万元。2016年,全县35个扶贫村借助慈善工作站平台,募集善款407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改变传统救助模式,采取“慈善+基地+农户”的扶贫措施,县慈善协会投资20万元在谢旗营镇程封村顶呱呱养殖基地建造10座养殖大棚,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并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培训、鸭苗、饲料、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该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注重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共救助185人,发放救助金达38万元;积极争取省慈善总会“乐龄之家”项目,争取43万元项目资金为13个精准扶贫村援建“乐龄之家”,为老年人提供集健、体、文、娱、乐“五位一体”的老年活动场所,直接受益人数达4000余人;为35个精准扶贫村修路、新建学校和老年活动中心、修下水道等村公益支出285.36万元,惠及人口2.32万人。
翟晓飞 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