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逐步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实现了PM10和PM2.5两项指标同时下降、优良天数增加的“两降一升”。
全力抓好禁烧工作,示范区着力加强秸秆禁烧监管网格化建设,成立了禁烧防控小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秸秆禁烧的新要求,区农办与各乡镇(街道)上下联动,确定秸秆禁烧监管网格,网格内容细化到责任田所属村民小组、村委会责任人、村民小组责任人等,切实防止了工作棚架,提高了禁烧成效。按照“大员分包、部门督导”原则,该区实行全天候、全地域禁烧督导,目前共出动督导人员120人次、督导车辆45台次,发现并及时消除隐患3处,禁烧形势良好。安装“蓝天卫士”监控摄像头50个,覆盖6个乡镇(街道)、18万亩土地,目前各乡镇(街道)均全天24小时监控秸秆禁烧工作情况。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基层网格化管理。示范区共建成乡级网格6个、村级网格108个、末端网格308个,切实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有力推进了各项环保工作。在畜禽饲养场关闭搬迁方面,该区印发了畜禽饲养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禁养区饲养场关闭搬迁工作推进会,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及任务,及时通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关闭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时完成饲养场关闭搬迁任务。截至目前,该区禁养区内2家规模饲养场中已关闭1家,沿河400米范围内饲养场146家中已关闭74家。
抓好“电代煤”“气代煤”全覆盖工作。示范区下发了2017年“电代煤”“气代煤”工作专项行动方案、专项补贴资金发放办法、清洁采暖和厨炊设备专项补贴资金发放办法,通过宣传发动、督导检查、会议推进等措施,目前已按时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入户登记任务。开展燃煤散烧设施设备取缔工作。共排查燃煤散烧设备456个,其中茶浴锅炉10个、燃煤大灶62个、经营性小煤炉384个,目前已全部取缔。积极建设清洁型煤配送网点。为方便辖区居民购买清洁型煤,切实减少居民冬季取暖对大气各项指标的影响,开工建设4个清洁型煤配送网点,分别设在宁郭镇、苏家作乡、阳庙镇、文昌街道,目前3个网点已建成,1个网点正在硬化路面。
组织开展全城清洁行动。示范区爱卫办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每周五对居民楼院、道路、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大清扫,截至目前共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51444立方米、乱堆杂物1704处,整治卫生死角745处,拆除户外广告129处,清理小广告4690处。
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两禁止”。示范区建立工地开复工验收制度、“三员”现场管理制度,辖区施工工地全部安装扬尘监控和在线监控设备,其中2个工地已与市住建局联网,其余工地正在更换设备。
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示范区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452家,其中取缔类69家、整治类209家、规范类174家,目前已全部取缔、整改、规范到位。
整治黑臭水体全动员。示范区对辖区内黑臭水体进行摸底调查及土地确权工作,出动人员400余人次、工程机械32余台次、车辆480余台次,对凯旋路景观河(世纪路至神州路)进行清淤,共清理淤泥2000余立方米。
道路扬尘防范整治网格化。示范区按照“先吸、后冲、再洗扫”的作业模式,每天出动不少于12辆扫地车、8辆洒水雾炮车,出动车辆130余台次,作业里程1300余公里,对全区所有主、次干道进行冲洗、机扫、雾化降尘,确保路面湿润,有效降低道路扬尘污染,并严格实行道路“以克论净”的作业标准(主干道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克,次干道每平方米不超过15克),由专人不定期不定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