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脱贫攻坚,健康先行。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提高健康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探索建立了“两化七免一促进”健康扶贫新模式,对所有贫困群众全面实施这一健康扶贫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88个贫困村卫生室今年11月底前将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目前,我市已组建59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6.5万名贫困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与19162个贫困户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全面实施人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建档签约全覆盖。
截至10月底,我市已累计免费为贫困群众建立6.5万份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为1.3万名60岁以上的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免费为8200名患有高血压病的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为2311名患有Ⅱ型糖尿病的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为1219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免费为752名贫困孕产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健康检查;对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免收挂号费、院内会诊费。通过开展贫困群众健康教育促进和大型义诊等一系列配套活动,困难群众的健康理念逐步实现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
就下一步的健康扶贫工作,会议要求,要着力提升服务能力,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大力实施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加快实施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筑牢、夯实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强化贫困村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切实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加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实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和城乡医疗资源互通共享。
要着力实施就医关爱,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落实救助保障政策,有效对接国家、省级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两化七免一促进”健康扶贫工作模式。根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患病情况,按病种分类,有序进行救治,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慈善救助等方式,多途径解决建卡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优化医疗扶贫救助处理流程,依照集中受理、归口办理、会审兑现程序,优化、简化建卡贫困患者医疗扶贫救助的申报、救助流程,让群众更快更便捷地申请到医疗扶贫救助;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在市内公立医疗机构开通建卡贫困患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就诊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就医。
要着力实施精准帮扶,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选优配强县、乡、村三级签约服务团队,为建卡贫困患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知识宣讲、科学就诊引导等个性化服务,保障建卡贫困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优医联体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分级诊疗,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就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乡村医生候录库,对乡村医生集中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贫困村建立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示范站。
要着力提升健康素养,让贫困群众少生病。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动态化管理贫困群众健康电子档案;强化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健康巡讲进基层活动,定期为贫困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建卡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