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巩固成果 再接再厉 奋力开创我市双拥工作新局面
修武县法院惩治教育结合“保卫蓝天”
国家能源局调研组莅焦调研
我市召开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工作推进会
开展“六个一”活动 学习宣传十九大
一位扶贫干部妻子的微信传书
我市召开扶贫工作会议
军民融合唱响双拥歌
市领导走访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机关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民融合唱响双拥歌
—— 我市创建省双拥模范城纪实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李新和

  双拥,凝聚了我市广大军民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一路携手并肩奋斗的辉煌历程;双拥,承载了我市无数个英雄志士坚定不移实现军民融合的美好梦想。

  在今年7月31日召开的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表彰大会上,我市不仅作为唯一省辖市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而且再次获得河南省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我市第七次摘得省双拥模范城桂冠。

  着眼新时期、新任务,市委、市政府赋予双拥工作新内涵,信心坚定不移,步伐铿锵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军会进行深入学习。针对我市双拥工作,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对双拥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赋予了新的内涵,经常性开展双拥工作实地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推动我市新时期双拥工作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焦各部队始终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2017年4月6日,我市召开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下发了《焦作市创建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工作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实行了军地合署办公,为做好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我市广大军民满怀极大热忱推动双拥工作的滚滚洪流中,一批新的英雄人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焦作是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的故里。近几年,又先后涌现了蓝天英雄鲁朋飞、维和勇士申亮亮等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英雄模范,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军民的爱国拥军热情。2015年5月,海军航空兵学院革命烈士鲁朋飞骨灰安葬仪式在博爱县烈士陵园隆重举行;2016年6月,维和勇士申亮亮牺牲后,省、市、县军地领导赴吉林参加迎接烈士遗体回国仪式和追悼会,并在新郑机场、温县烈士陵园举行了庄重的迎接烈士骨灰回家乡和安葬仪式,再现了10万人民送英烈的场面。与此同时,市、县民政部门及时落实了烈士父母的一系列抚恤政策,对英雄的亲属及时安排了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国双拥》和《中国社会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申亮亮烈士的事迹,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纷纷举行申亮亮烈士英雄事迹报告会,市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向申亮亮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向申亮亮学习的热潮。今年5月26日,在申亮亮牺牲周年前夕,军地领导为申亮亮烈士扫墓,并对申亮亮父母进行了慰问,褒扬烈士精神。

  英雄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也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每逢清明、七一等重大节日,我市都要举行祭奠革命烈士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连续4年在市烈士陵园开展了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每年受教育人数达20万人次。市政府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双拥标语牌,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置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证免费”标志牌,在各大商场、超市、医院、车站等服务窗口,张贴了“军人、军烈属、残疾军人优先优惠”等标志,为军烈属家庭挂光荣牌,将官兵立功受奖喜报及时送到家属手中,积极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驻焦各部队把《拥政爱民公约》制成匾牌,放置在部队大门两侧,时刻提醒官兵做拥政爱民的模范。

  军民共建、军民融合,再度以血脉相连的一个整体,镶嵌在太行山脉。

  着眼新的时代命题,瞄准新的使命要求,探索整合资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富有创新精神的焦作军民面对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不懈探索实践。

  “作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市在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助推‘信息化军营’升级。如今,走进焦作军分区军地联合指挥中心,情报搜集、指挥控制、辅助决策、通信调度等八大功能席位一字排开,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资源导入信息指挥系统;电子显示屏实时刷新来自军地的水文、气象、地理等资讯,空情、水情、路况尽收眼底,各类抢险救灾应急力量随时调度、实时指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这篇《焦作市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模式》的通讯,一时在全国各地转发,成为我市探索双拥工作的生动实践。

  在市双拥办,一份资料令人备受鼓舞,几个“融合”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我市双拥工作的新变化、新成效。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融合。实施“畅通工程”,构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的交通战备体系。不论是修建公路、铁路,还是架设桥梁,首先充分征求军事部门意见,充分考虑军事需求。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部队装备预留停靠、补给位置,建成了集食宿、加油、维修、通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所有收费站口,开设了保障部队重装备通行的快速通道。着眼遂行作战任务需要,组建了多个水上、公路、铁路抢修和装备维修等民兵专业分队。

  ——住房医疗保障融合。推进“暖心工程”,将驻焦官兵住房推行社会化保障,纳入城镇保障住房建设规划。特别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近年来,快速办理了驻焦部队新营区、市民兵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审批手续20多项,为部队营房建设提供用地2000多亩,保障了部队训练需要。

  ——资金和人才要素融合。市委、市政府、焦作军分区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各县(市)区人武部工作经费年度预算,按照独立办公每年150万元、合署办公每年120万元的标准,从2013年起纳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

  在保障好驻焦部队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倾注真情,想方设法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解除了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后顾之忧。

  4年来,我市及时足额兑现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20%逐年增长。研究制定了《焦作市优抚对象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标准》《焦作市优抚对象三级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建成了纵向到村的三级服务网络,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精细化、经常化服务。

  4年来,全市义务兵优待金八一前足额发放到位,最高的每人每年1.92万元;共为1.5万名义务兵发放优待金2.12亿元,共为3000余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发放奖励金212.125万元;“三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退伍军人的优待面达100%。

  4年来,我市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政法机关和事业单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蝉联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走在了全国前列。

  着眼军地实际,着力“双助双促”,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在我市,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还是在部队野营拉练演习中;无论在部队营区建设中,还是在帮助部队调整换防中,都能看到军民共建互助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市领导和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的负责同志带领市双拥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3次到驻焦部队走访,征求部队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的有关事宜。为配合部队顺利调整改革,今年4月份,焦作军分区、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确保移防调动军人子女入学一路绿灯。

  这只是我市服务支持部队建设的一个缩影。每逢部队参加重大演习、军事行动,市委、市政府都成立拥军支前保障领导小组,对部队可能遇到的交通、住宿、水电、训练演习场地等问题超前考虑,精心安排。4年来,全市共组织对部队演练、演习等军事行动慰问86次。2014年7月,我市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旱情,1.7万名群众面临巨大的饮水困难,驻焦部队迅速抽组分队,克服天气热、时间紧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16个自然村的送水任务,累计出动各类运水装备360台次,人员1200人次,总行程4160公里,送水2400多吨,有效缓解了村民的饮水困难。4年来,驻焦部队先后承担了南水北调征迁安置、扶贫攻坚、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孟州柴河水库抢险、抗旱救灾、“四城联创”等急难险重任务100多项,投入兵力12万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6023台次,帮扶贫困村29个,义务植树30多万株,怀川大地的山山水水,融入了人民子弟兵对第二故乡的浓浓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伴随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为了铸就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我市军民必将在前进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