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廉素花)这些天,家住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的贫困户翟德才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日前,记者见到翟德才,当聊起近期家里发生的变化时,他动情地说,要是没有扶贫好政策和帮扶人的倾力帮助,他的生活真难过下去。
翟德才一家7口人,翟德才因患脑瘤花去不少医疗费,其儿媳妇赵红梅几个月前在厂里上班时不慎被机器切掉了四根手指,3个孙辈中有2个正在上学,家里仅靠儿子翟金星一人打工维持生活。为了帮助翟德才一家人,北阳村党支部书记翟宝运积极联系村里的扶贫对接企业——鑫丰电子厂,为翟金星找工作。如今,翟金星1年的工资有3万元左右。赵红梅虽然失去了手指,但仍能投身电商产业,帮扶人翟甲银和翟宝运为其申请办理了残疾证,随后经过沟通协调,翟宝运还把自己家的门面房腾出一间让赵红梅当作淘宝门店,且不收任何费用,而淘宝服务中心也为其免除了培训费。现在,赵红梅正为淘宝店办理相关营业手续。
像翟金星夫妇一样,对于西陶镇的244户834名贫困群众,镇里已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等原因,逐户逐人研究制定了分类帮扶措施,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为能就业的贫困群众安排工作,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业,为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群众申请慈善基金。一件件民生实事,使全镇贫困群众受益,群众为党的好政策点赞。
武陟县引沁局驻古樊村工作队协调资金22万元,帮村里修了一条宽4.5米、长1300米的出村道路;积极帮助该村协调的幼儿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并筹措2.3万元为幼儿园购置了大量教学设备。今年9月份,该局又与武陟县委办公室共同出资1万余元为该村16户贫困户采购了生活物资,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扶产业才能扶长远。”西陶镇党委书记冯会民说,西陶镇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力度,电商、光伏、“雨露计划”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扶贫项目都瞄准了贫困户,且在辖区28家企业建立了产业扶贫就业点。张武村规划占地100亩的白灵菇种植产业基地建成后,可吸纳周边7个村的100余户贫困群众到基地就业,每户每年预计能稳定增收1万余元。10月份建成的光伏产业基地,2年内的收益将“反哺”所有贫困户,预计每户每年能稳定增收500余元。依托全省首家村级阿里巴巴县级淘宝服务中心,该镇邀请淘宝专家对贫困户进行了培训,为他们拓宽了创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