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愿哈密的“职教之树”茂密参天
世相漫话
家委会竞选怎么成了“名利秀”?
“双11”营销奇迹背后的协作力量
四岁女孩成“潮娃”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哈密的“职教之树”茂密参天
——记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志怀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刘志怀在给学生上课。 徐春浩 摄
  扫描二维码
  新闻更精彩
 
   

  核心提示

  2010年12月、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刘志怀分别作为第七、第八、第九批援疆干部,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三次援疆,刘志怀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先后参加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国家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创建了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为当地留下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2017年6月29日,刘志怀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7月11日,刘志怀被授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作为河南省援疆干部代表走上领奖台。

  “作为援疆教师,我最大的心愿是为新疆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培养更多有理想、高素质、维护民族团结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近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河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志怀在谈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深有感触地说。

  创建哈密第一所高等院校

  “虽然没有英雄壮举,但绝不能碌碌无为。”2010年年底,刘志怀从河南来到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上班第一天就为自己立下了这一工作信念。

  初来乍到,刘志怀正赶上哈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困难条件还没适应,他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

  日常管理、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刘志怀很快熟悉了学校的方方面面。随后,他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跟上时代发展,驶上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针对当地需要,谋划设置更接地气的学科……这些精辟见解、透彻分析,使当地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理念不断更新。

  2011年,哈密职业技术学校着手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刘志怀发挥专长,主动请缨,主持其中的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他既要制订工作方案又要亲自组织实施。12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分析调研、设计方案、专家论证、参加招标、签订合同、协调施工、总结验收等程序,每一道程序他都精心组织实施,前后共编制12本设计方案、12本招标文件,加上实施方案,约50多万字。

  “刘志怀在管理方面很有章法,他主持推动了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做到了‘因事设岗’,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大力实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赵国强说,刘志怀提议把学校不适合在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转到后勤服务岗位,并辞退了外聘人员,这样每年为单位节约经费近百万元。

  “哈密地区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

  学院专业设置和实训室设计……刘志怀总有忙不完的事。”该校宣传部长阿衣夏木·阿布里米提说:“刘志怀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忙碌,即使学校放假,他也坚守在岗位,像一棵扎根在戈壁滩的胡杨树。”

  在刘志怀的努力下,一个西北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于2014年正式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成为教学、科研、管理的核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年,新疆教育厅组织专家考察验收后认为,该校的“数字化校园”符合学校发展需求,10年内都不会落伍。

  梦想之花在汗水的浇灌中惊艳绽放。2014年,作为中职学校的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从此,哈密有了首个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哈密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作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见证者和缔造者,刘志怀付出了很多很多。

  成立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矿产资源丰富。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哈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刘志怀的努力和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2014年5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该项目是河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援疆项目之一,标志着河南与哈密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这是哈密第一个产业研究院、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作为研究院的组织创建者,刘志怀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在国内煤炭开采、煤矿安全、瓦斯地质、遥感测绘、矿山机电等领域的科研优势以及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缘优势,着力将研究院建成覆盖全疆的煤炭高新技术研发与孵化、安全培训及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基地。在他的努力下,2016年7月,研究院被列为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目前,研究院已成功申报3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和2项哈密市科研项目,完成鉴定1项、发明专利3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并与新疆相关企业就煤炭开采、矿区综合治理与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服务达成合作意向。依托该研究院,该院还成功申报了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和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该院还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目前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

  走进哈密高新产业园区的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施工现场,综合研发大楼已基本落成,明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望着拔地而起的综合研发大楼,刘志怀脸上泛起微笑。作为项目负责人,眼前这个工程,见证了他角色的转变,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

  去年年底,刘志怀圆满完成了第2次援疆任务,家人本以为他能安心回焦作工作了。没想到,他又一次报名援疆。“我实在放不下研究院那个项目,建筑选址、用地审批、项目科研、总体规划、图纸设计等工作,都需要我和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在这关键时期,我不能离岗啊!”刘志怀坦言。

  其实,刘志怀十分牵挂家人。他的母亲患有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志怀,忙好你的工作,不到万不得已,你就不要回来!”电话那头,父亲语重心长;电话这头,儿子热泪盈眶。

  留下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刘志怀全力协调组织,建立了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成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河南理工大学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河南相关院校先后对该院共计47名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并安排该院685名学生分批赴河南相关院校进行实习和培训。

  刘志怀初到哈密时,该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5人。他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的在职硕士学位。截至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5名,并帮助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60余名。此外,他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信息网络中心的4名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并和其他援疆教师组建了10个专业教学团队,为该校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和技术队伍。

  最近这段时间,刘志怀又忙着负责该院与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三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农村医生专业方向)和“3+2”医护专业的本科生,且正在与河南相关高校研究制订“组团式援疆”方案,为的是把“智力援疆”更好地落在实处。

  “我从中原来,心中有大爱,牢记使命意志坚,澎湃我胸怀,奶茶溢清香,雪莲花儿开……”这首《我从中原来》不仅唱出了河南援疆干部的心声,也体现了援疆干部的奉献与担当精神。刘志怀,作为河南援疆干部,犹如高山上的雪莲花、戈壁滩的胡杨树,为“美丽新疆”建设倾力奉献,增光添彩!

  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怀川人物》栏目记者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0391)8797351

  手机:13938163209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