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太极拳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弘扬传统文化 推动全民健身
相随是太极拳的根基
太极名师张保忠教外国留学生打太极
焦作市朱天才太极拳研究会成立
微电影《大道太极》荣获 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红君:
相随是太极拳的根基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图为张红君在练拳。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太极拳本是阴阳生,“阴阳本是一家人”,阴不离阳、阴阳相随转换成太极。我市忽雷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红君做客本期“名师大讲堂”时表示,相随是太极拳的根基,根据程度不同又分为3种,即先脚手,次内外,后劲形。

  “太极拳首先讲究脚手相随,要看一整套架是否一招一式动作做到脚手相随,脚动手动,脚不动手不动。脚手相随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知识。”张红君说。可这话说起来容易,真要练起来却难。他表示,首先初学太极拳者要先学习一些脚手相随的专业知识,以练忽雷太极拳为例,热身功就有颈椎、肩、肘、腕,同时还有太极步、压腿、踢腿、体转运动、翻转等周身四肢各关节练活方法,再进一步的动作还有四肢相随“里合、外分”,脚手相随又有“云手、忽灵”。

  张红君说,通过这样习练才能有效地加快脚手相随,反之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就容易导致下肢体膝关节疼痛、积水、骨膜脱落、股骨头坏死等。由此可见太极拳离了脚手相随就很难称其为太极拳了。

  说到脚手相随的重要性,张红君介绍,这主要是由手脚的重要性决定的。学习太极拳就要先了解手的作用及用法。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不断地变化手法,及阴转阳,由阳转阴,步法则由虚转实,由实转虚,令人难以捉摸。手虚实相随是太极拳掌握程度的标志,没有虚实或虚实不清是太极拳能否走入懂劲阶段的试金石。虚实相随,毫厘之间有毫厘虚实。同时,练拳发劲要上下相随,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必须完整一气。

  接着,他举例说,左弓步发右直拳,在发拳的刹那间,右腿前蹬,重心前倾。劲发后,右脚可脚尖轻点地面,也可右脚离开地面悬空。当脚尖离地或轻点地面的时候,发劲已经完成,“其根在脚”也已不复存在,“发于腿”也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太极拳的手和脚法可分为多种形法,无论怎么变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相随。没有相随就没有阴阳,也就不成为太极拳。由此可见,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有着脚手相随深奥的实用意义。”张红君说,“太极拳内劲是技击运用形式的本质,技击是表现劲合形,两者缺一不可。”

  在张红君看来,太极拳内与外的关系是统一的,内是绝对的,外是相对的,这不仅是技术要求问题,也是个意志修养问题,故有彼不动,己不动。在修炼太极拳套路时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及神明,要达到内外相合,意识与动作统一。

  “就好比骑电动车,初学时不稳,熟练之后则人车一体,身形动作虽似无心而能随心所欲相连不断。习练太极拳的形要先从单式练起,练单式又叫拆架子。如周身为外形为阴,呼吸以及五脏六腑内为阳,需内外结合称太极功法。”张红君说。

  对于太极拳劲与形的相随,张红君认为太极拳的意义在于内在的蓄养、聚集、循环。等有了这些之后才会有能量,蓄积以后就要学会发劲,借由发劲将内劲贯注运行于脏腑与筋脉、血管之内,透过内劲的一缩一放可达到扩张、舒展、按摩,而肌肉、血管、筋脉、脏腑则是越来越有弹性、有韧性。

  “太极拳劲与形的相随,需要身体与意念结合才对,没有能量身体无法执行意念发出的指令。神安定,才会有能量的聚集,要技击不是用手去技击,而是用身体内的能量去技击。我们所说的筋脉通畅,就是能量从筋脉的源头运行到末梢,意念到哪里,劲就到哪里。气与力合起来,松沉蓄劲,能蓄则要能发,能发则要身与意合,如此方能刚柔并济、阴阳调和。”张红君说。

  ●名师档案:

  张红君,忽雷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六段、国家级优秀社会体育辅导员。张红君2009年被省外事侨务办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2010年10月被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专家评审委员会命名为“著名拳师”;2011年被授予“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特聘为太极拳教授及技术顾问。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