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在市体育运动学校,谈起最爱的食堂美食,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羊肉汤最暖胃,油条酥脆中带着一丝甜味,油滋滋的红烧肉最下饭,还有包子、卤面也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均出自市体育运动学校食堂炊事班班长韩玲及其团队之手。
11月8日10时,记者来到市体校食堂,一进入后厨,就看到韩玲手持铲子,在直径1.2米的电炒锅前忙碌着,她要赶在11时30分开饭前,准备好350余位学生的饭菜。今天的午餐有红烧肉、豆角炒肉、鸡蛋炒西红柿、炖肉丸子、烧青菜等,只见韩玲在两口电炒锅前同时开工,不一会儿,两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出锅了,韩玲看看表,转过脸对记者说:“行,没耽误孩子们开饭,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今年50岁的韩玲不是科班出身,年少的她曾习练多年中国跤,曾取得省运会第一名的好成绩。正是有了运动员的好底子,大锅翻炒这项一般体壮的男子还不容易拿下的体力活,韩玲却干得游刃有余。韩玲坦言,大锅翻炒是最难的一道关,每炒一道菜,要平均翻动十几分钟,300多人的菜量,每一铲下去,都是对厨师技术和体力的考验,既要力道均匀,又要兼顾调味,还要时刻关注着火候,一道菜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这一步。
“给体校的孩子们准备饭菜是有使命感的,让孩子们吃得满意是我们的追求。”韩玲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们的日常训练都很辛苦,现在又正值冬训期和省运会的备战期,作为后勤服务的饮食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韩玲和炊事班成员根据季节变化,采购新鲜、安全的食材,根据孩子们的口味制定了营养丰盛的菜谱,一周七天花样翻新,用自助餐的形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此外,还有不限量的水果、糕点、煮鸡蛋等可供选择。
虽然现在的韩玲是后厨的一把好手,但是刚入行的时候,韩玲可不是这副模样,自从当运动员以来,她就是吃着大锅饭长大,从来没有机会自己做饭,连方便面都不会煮。可是,到市体校食堂后,韩玲秉承着运动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洗菜、切菜做起,苦练每一项基础技术,她明白,只要用心付出,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菜谱,每次在饭店吃到味道不错的饭菜,韩玲总会想方设法“偷师”,然后再反复试验,油条该如何和面才能更酥脆?羊肉汤要怎么炖才能更入味?红烧肉的色泽要怎样才能更漂亮?每一道受欢迎的菜品中,都凝聚了韩玲和团队的反复试验反复配比的辛劳。
心中装着学生,做事就会更有责任感,这是韩玲一直以来的工作守则。五年前,因为工作能力突出,韩玲成为炊事班班长,自从成为班长后,韩玲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了,每次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她总是以身作则。在韩玲心中,让孩子们按时按点吃上可口饭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次孩子们到食堂吃饭的时候,如果手头上没有活儿,韩玲总会在旁边观察,哪道菜受欢迎哪道菜评价高。韩玲告诉记者:“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是我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