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一批具有国际化、中国范儿的行业龙头在中站区的工业版图上横空出世:全球最大的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多氟多公司,投入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年产3亿安时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年产3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等项目,成为国内第二家以电动车为发展核心、拥有锂电池核心技术优势的整车生产企业;龙蟒佰利联公司是全球第四、亚洲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风神轮胎公司是世界轮胎20强,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生产企业之一;三木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树脂生产企业;福建奋安铝业是中国铝型材20强企业。立足基础,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该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四个焦作”为目标,建载体、强龙头、兴产业,经济社会保持好中趋快的发展态势。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该区大力实施“126”工业转型升级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开工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39个工业项目,总投资164.6亿元,形成“六大特色园区”发展格局,巩固了集群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9.7%。大力培育百亿元龙头企业,实施“363”培优育强工程,龙蟒佰利联公司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15万吨富钛料稳产达效,今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风神轮胎公司与倍耐力公司加速整合,建设年产800万条乘用子午胎和工程子午胎技改项目,全年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多氟多公司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今年年底投产,年产30万套动力总成开工建设,今年产值可达5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特色商业区等“四个经济板块”,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实施物流金融港、电商小镇、金融一条街、龙翔山旅游度假区等新业态、新模式项目,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该区通过实施“9368”项目投资计划推动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项目95个,总投资31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个、新建项目61个,产业集聚区实施项目39个,总投资191.67亿元;特色商业区实施项目16个,总投资31.6亿元。项目质量高,超10亿元项目10个,超1亿元项目54个,计划今年年底竣工项目10个,可新增销售收入31.1亿元。项目结构优,实施工业项目5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22个。项目进展快,1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2.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6.5%。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该区以“一赛一节”为主线,创新招商模式,力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目前,该区累计引进项目48个,总投资194.9亿元。突出平台招商,谋划建设商砼产业园、闽商工业园、上海产业转移示范园,与上海产业合作中心、福建商会等专业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委托招商、专业招商等新模式,签约中原涂料产业园郑州园区等总投资105亿元的9个项目。突出招大引强,围绕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链条,对接青岛软控、海螺型材、展辰涂料等行业龙头,新签约三祥氯氧化锆、华域汽车零部件等3个超10亿元项目,正在洽谈嘉宝莉涂料等11个超10亿元项目。突出招新引优,签约投资10亿元的北业健康养生小镇、武钢矿工业文化旅游园区等项目,巩固北山治理成果,为全域旅游注入活力。
科技创新得到新提升。该区坚持以“学深杭、促创新”为引领,制定有关政策,建立创新基金,支持企业产品、技术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平台,80%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院士工作站1家。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智能化和总控平台建设率达48%以上。提升核心技术,申请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六氟磷酸锂被确定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招才引智,侯红军等5个团队被评为省、市创新创业领军团队。
要素服务得到新加强。该区强化政策服务,制定转型攻坚以及物流、金融等激励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施“引金入区”,引进了中煤保险、中原银行、淮海方舟等金融机构8家,扶持爱尔福克在“新三板”上市,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4.7亿元。保障要素服务,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集聚区征迁安置,组建了丹源、兴豫两家售电公司,成立了管廊建设和企业管理公司,增加要素供应,提高供给保障能力。优化生态环境,决胜“四城联创”,推进绿色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绿色廊道等市定任务,新建游园绿地9个、绿色廊道9.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7亿元,同比增长15.9%。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