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功守道与陈家沟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功守道》 梦回陈家沟
励精图治 弘扬太极
返乡游子创业记
电影让更多人爱上太极拳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詹长松
励精图治 弘扬太极
——听“老支书”张蔚珍讲述陈家沟往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十三期结业合影。
  本报记者 詹长松 翻拍
 
   

  连日来,《功守道》电影热映,功守道竞技项目比赛火爆开启……一时间,“功守道”成了网络热词。作为功守道竞技项目创始人之一的影视明星李连杰坦言:“如果我们将一个人打的太极拳看作‘太极拳1.0’,那么,两个人的太极推手就是‘太极拳2.0’,而‘功守道’就是‘太极拳3.0’。”

  追根溯源,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这几天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全村遍布《功守道》宣传画,“功守道”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11月16日,记者来到陈家沟村,听该村党支部原书记张蔚珍讲述陈家沟的往事以及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10时许,阳光正好,年近80岁的张蔚珍在和本村的几个老人晒太阳、聊天,问明记者来意,他打开了话匣子。“陈家沟和太极拳发展到今日的态势,确实可喜可贺,回想起发展历程,可谓艰辛曲折。”老人虽然年龄大,但记忆力很好,说起陈家沟往事如数家珍。

  张蔚珍是土生土长的陈家沟村人,在该村任村委会主任30余年,曾任省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主席。他说,过去太极拳在武术界很有影响力,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一度衰落。1941年,陈家沟及附近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蝗灾,百姓连吃饭都是问题,陈式太极拳发展也一度陷于停滞状态。那时,该村百业荒废、民生凋敝。后来,当年景逐渐转好之后,先前那些逃荒要饭的乡亲又回到家乡兴家立业。

  “1958年,退休回到老家的太极大师陈照丕已经60多岁了,看到陈家沟竟没有人习练太极拳,怕太极拳就此失传,于是把村里的年轻人都叫到他家学拳。”这样,陈家成了陈家沟业余体校的前身,也是那一年,陈照丕参加了全国武术比赛,获得太极拳第一名、梨花枪第三名的好成绩。渐渐地,村民们学拳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大家白天干农活,晚上苦练拳,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这“四大金刚”就是在那时练的拳。陈照丕去世后,张蔚珍专程去北京请回太极名家陈照奎回陈家沟教拳。得益于陈照丕、陈照奎先后回该村悉心授拳,太极拳才在当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1983年,张蔚珍受命组建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担任校长。“我担任校长4年,面向全国招生学员,组织培训20多期,2000余人接受培训。”他指着当年的老照片对记者说。1998年,张蔚珍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于是,他开始考虑如何将陈家沟打造成旅游景区。此后,他请来了当地有名望的人,组建了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景区筹建处,陈家沟自此拉开了建设景区的大幕。

  张蔚珍声音洪亮、步履矫健,记者问他是否也是太极拳高手,他遗憾地说,因为历史原因,自己没有系统练拳,但子孙辈都是拳师,目前在外地授拳。“看着一天天发展起来的陈家沟、日渐火热的太极拳,我心里着实高兴!”张蔚珍欣慰地说。

  采访结束后,走在陈家沟的石板路上,记者感叹,正是有了太极拳,陈家沟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上了世界的舞台。今后,随着功守道竞技项目的发展,定会有更多人爱上太极拳、习练太极拳,陈家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