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王梦奎文集》自序
飞翔的季节
致银杏树
风云散去见真贤
落 叶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云散去见真贤
□崔思明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孟州市,有几座荒冢,静静地“躺”在岭沟田陌之间,谁能想到,它们的主人也曾是彼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记不清是哪年,在西虢镇西虢村,我曾陪亲戚为逝者送葬,在村里方圆几十亩的墓地里,高高矗立着一座坟冢,冢上荒草丛生,冢的四周洞洞坎坎,在坟地一片山楂树的“簇拥”中,看起来很是凄清、寥落。村里人也不知道荒冢里埋葬的是谁。后来,了解了些孟州的历史,才知道那是唐朝时节度使张建封的坟墓。张建封,唐时管辖着徐、泗、濠(也就是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交界处一大片区域)的地方军政最高长官。据史书载,当时他可是风光气派,美妻娇妾如云。知道他的不凡“履历”,还是我从学习有关韩愈的知识里得来的。

  韩愈和他是河阳老乡。在韩愈做汴州节度使董晋的幕僚时,董晋病故,韩愈送董晋归葬后,汴州兵乱无处安身,韩愈带着妻儿流落到徐州,才在老乡张建封的提携下做了幕僚。即便是这微小差事、微薄的收入也没供养韩愈多久,韩愈“适应”不了“领导”的颐指气使及做派,“主动”辞职。韩愈又成了空有进士身份而无半点收入的“贫困户”。当时,张建封与韩愈相比,差距很大,只能望其项背。

  与韩愈同时代的,孟州还有一名位高权重的重量级人物,那就是李元淳。他是河阳三城的节度使。河阳三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基地。具体位置就在今天的洛阳市吉利区,古称河阳(今孟州)治所。在唐代,河阳三城分黄河南、黄河中以及黄河北三个城防,也是黄河北通向黄河南豫北地区的唯一通道,是唐东都洛阳的东大门,一旦河阳三城失守,东都洛阳唾手可得。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就是在河阳以及这里以北一大片区域形成了8年之久的拉锯战。杜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里的“河阳”就指的这里。河阳三城重要,自然,河阳三城的“地主”更加风光了。李元淳,就是当时河阳三城的最高长官节度使。韩愈多次回老家孟州省亲、祭祖、扫墓,河阳三城是必经之地。路过这里麻烦老乡自是当然,但得到老乡的盛情接待也是无上荣光了。韩愈曾在文章里多次写到那些感谢的话,自是发自肺腑的。

  往事越千年。李元淳死后,葬在老家河阳的北太行余脉岭坡中央,即今天槐树乡史家沟村北。我的岳父家就在史家沟的邻村,来来往往好多年,也不知道有这位传奇人物长眠于此。后来,听孟州文史馆员永照君说起曾在这里出土的碑记考证,是李元淳墓无疑。于是,我也陡增些许慨叹,身前的奢华荣耀是多么的短暂。

  宋代文豪苏东坡曾说:唐无文章,唯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韩愈在辞去了徐州的幕僚“职务”后,赋闲在洛阳岳父家里,到大自然中去,释放无着无落的愁闷心绪,成了唯一能干的事情。于是,就认识了出家盘谷寺的住持李愿,结伴在嵩岳山川游玩,一来二去成了挚友。李愿要回盘谷了,韩愈又是那样依依不舍,于是,就写了《送李愿归盘谷序》,抒发羡慕李愿的逍遥生活心情。此文一出,令后来许多大家们称颂。以至于清代一代圣君乾隆皇帝一定要考究韩愈笔下李愿归隐的盘谷究竟在何处的“圣命”。在几路当朝大儒考证后,乾隆皇帝作出了“李愿归隐的盘谷在济源”的结论,抄录了韩愈文还步韩文的韵做了诗,并刻在碑上立在寺前,是为“御碑亭”。盘谷寺,因韩愈笔下描摹而声名鹊起,作为盘谷住持的李愿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曾多次到30公里外的济源市盘谷寺游玩。盘谷,山呈环状,朝阳处有豁口,山寺就建在出口处,寺前渠水淙淙,树茂林丰,清净僻幽。盘谷寺,称不上星级景点,但是,它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山上的摩崖石刻有“乾隆盘谷考证”。据记载,李愿墓在该寺不远处大社村路旁田野里,前面还有李愿塑像,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了。

  说罢这些,真让人长吁短叹了。历史就是那样风采似烟、灿烂如炬。那些人在历史中叱咤风云、纵横捭阖,那些贤达雅士牧心狂放,一切都如青烟徐徐散尽,只有精神巨大者才是传世观瞻的典范。

  那个早年失意潦倒的韩愈,却在起起伏伏、贬贬谪谪人生里续写了辉煌。死后就被当代皇上谥号“文”,称韩文公;苏东坡曾不吝溢美之词赞扬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明代以后更是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百代文宗”“文章巨公”称颂他。

  如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的韩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以韩愈墓为中心的文化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一个以弘扬韩愈文化、打造韩愈文化品牌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韩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正氤氲成一道彩虹映在蓝天上。

  张建封、李元淳们的荒冢作为历史的印记越来越淡,显赫不再。一座陵园,对后世的滋养却越来越浓墨重彩,因为韩愈学术研究的“韩学”已渐成显学,成为万众观摩的研究对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