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崔新娟)在深度扶贫路径中,温县实施靶向作业,“+智”补齐短板,在平台建设和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方面持续发力,将精准扶贫工作扶在点上、落在实处。
温县创新扶贫平台,开设精准扶贫“云服务”。该系统包括扶贫作战图、扶贫大数据、搜索引擎、动态信息、政策法规和众筹平台六大板块,实现了贫困户信息、帮扶措施和成效的实时查询统计以及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面公开,展现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全过程。“扶贫‘云服务’是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今后还将增加发布贫困户就业需求信息等平台,用社会力量带动贫困户更快脱贫。”温县扶贫办信息科工作人员王娟说。
“三不掏钱”,精度、温度同步。温县扶贫工作在确保贫困群众产品销路有保障、就业岗位有保障、政策兑现有保障的“三个有保障”基础上,实现盖房、看病、上学“三不掏钱”:开展精准扶贫危房捐建工程活动,引导企业对无自建能力的特困户进行帮扶,全额解决特困户的危房改造费用;推进“两减八免”健康扶贫,县财政列支200万元开展大病重症患者兜底试点,对10种大病患者和24种慢性病患者门诊合规费用全额兜底;全面推进贫困户“3+9+3”免费教育,截至目前已发放助学贷款3174人次、1990万元。
保障未来,解除后顾之忧。温县温泉街道80岁的贫困户任乐升老两口年事已高,属于无劳动能力致贫,儿子为一级精神残疾,扶贫干部帮他家办理了低保、医保等。任东升说:“政府的好政策把困难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将来都考虑齐全了!”
该县定制“贫困户身份证”,凡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卡的贫困户,各级各类扶贫政策会跟踪帮扶到底。该县已对贫困户未享受政策情况进行了逐户核实,使贫困户对相关政策应享尽享。
拓宽产业,持续“生津造血”。温县不断拓宽扶贫产业,围绕小麦种子产业优势,采取“公司+贫困村+贫困户+基地”的运作模式,规划建设种子科技产业园;围绕“四大怀药”产业优势,科学布局怀药标准化示范园区,指导贫困群众开展标准化种植;依托黄河湿地、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生态廊道等优势资源,谋划建设万亩黄河湿地种植园;推行龙头带动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实施合作帮扶扶贫模式,支持贫困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行业参与扶贫模式,实现代种代养帮扶;发展股份合作扶贫模式,实现利益到户;尝试兜底统购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目前,温县各乡镇共有带贫龙头企业27个、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建成扶贫车间52个。该县从就业帮扶、金融扶贫、资本收益、园区带动、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太极拳培训9个方面,建成县级层面产业扶贫基地16个。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