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功守道与陈家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韵新貌 拳乡情悠
太极小镇看点多
太极故里华美变迁的见证者
以“拳”养业 彰显太极故里优势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韵新貌 拳乡情悠
本报记者 詹长松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学拳”。
  拳影。
  集体演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陈王廷铜像。
  练拳。
  陈家沟鸟瞰图。(本版照片除署名外
  均由温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资讯
 
   

  一部《功守道》,让世界聚焦太极拳,而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再次被世人关注。

  11月16日,记者来到陈家沟,零距离探访太极拳发源地,感受这里的拳风武韵与独特魅力。

  沿村中弯曲的小径行走,道路两边乔木、绿篱错落有致,沿街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时不时还能见到身着练功服的人飘然而过……行走在陈家沟,让人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了过去。

  近几年,陈家沟村建成了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文化园、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主题博物馆等,既融入流行特点又拥有复古情怀,向世界展开了一幅穿越时光、古今交替的画卷。

  沿东沟小巷的石板路前行,曲径通幽之处是一排排极具北方风味的农舍。黄土院墙,青砖黛檐,木柱为廊,枝干突兀……一种农家岁月的温馨让人流连忘返。在村庄建设上,陈家沟努力打造“更像农村”的农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陈家沟饮水工程、老村改造工程,使陈家沟村具有浓郁太极文化氛围。

  太极拳是陈家沟的灵魂,太极拳培训业和其延伸产业是陈家沟动态的风景。气势雄伟的太极拳演武厅里,吸引了全球各种肤色的人们在这里竞技、交流。赛事的影响力不仅挖掘了太极拳实战潜力,而且融入商业演绎的模式,让美轮美奂的太极拳,成了一道舞动的风景线。此外,村里的大师回归工程、中医药健康养生园、滩区万亩农业采摘园、太极文化生态园、国际太极拳养生基地等项目,更是让新时代的陈家沟成了国际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基地。

  今天的陈家沟,农家小院古朴清新,村中小巷曲径通幽,商业街流光溢彩,历史景致独具匠心,古韵今景相映成趣,故事与时光交织而行,静态的风景错落有致,动态的风景美不胜收。这个村庄,原来的样子清晰地展现着数百年太极脉络,现代的传承和发展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记者从温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后该县将以陈家沟村为核心,以太极文化为精髓,构筑1238战略发展体系,即一个定位(太极圣地),两个目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三大传承(国学、中医、拳道),八大举措(太极拳传承与研究、太极拳谱系、太极云、太极文旅、太极养生、太极教育、太极品牌、太极拳事业发展基金会),为太极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为陈家沟绘就了发展的蓝图。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