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功守道与陈家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韵新貌 拳乡情悠
太极小镇看点多
太极故里华美变迁的见证者
以“拳”养业 彰显太极故里优势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拳”养业 彰显太极故里优势
——陈家沟村太极拳学校及家庭武馆发展侧记
作者: 本报记者 贾定兴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初冬的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已经感到丝丝寒意,但这不能阻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这里习练太极拳。11月16日6时30分,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的40余名学员在总教练陈志伟的带领下,来到该村最西边的小树林里习练太极拳,在悠扬的音乐中,来自广东、安徽等地的学员身着统一服饰,齐练太极拳的场景令人赏心悦目。

  记者走访陈家沟后发现,这样的场景,在全村比比皆是。

  漫步于青石铺就的主街上,古建筑错落有致,太极拳学校、家庭武馆不时映入眼帘,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太极拳爱好者在里面认真习练太极拳。据说,这个村里的男女老少,不论年龄大小,几乎人人会打太极拳,浓郁的武风侠气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这里成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心中的习武圣地。

  陈家沟之所以能成为千万太极拳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与温县的精准定位不无关系。近年来,温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的战略定位,深度挖掘太极拳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和校馆建设,不遗余力地发展太极拳培训产业。就拿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来说,该校前身为陈家沟西北拳社,由陈氏十五世陈花梅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988年,移地改建为陈家沟功夫院,并于2005年更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多年来,该校凭借小班教学、因人施教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强大的教练团队和学制灵活等因素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推崇。目前,该校已在国内设立18所分校、30个培训中心,并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太极拳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在自身得到很好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太极拳的传播。

  目前,温县共有100余家太极拳学校和家庭武馆,50余个协会和辅导站点。其中,陈家沟的太极拳学校及家庭武馆就有60所,占到全县总数的一半还多,此外,陈小旺、陈正雷等名家除在全国各地授拳外,还赴海外开展太极文化交流,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授太极拳。

  如果说,太极拳是陈家沟的灵魂,那么,太极拳培训业和其延伸产业就是陈家沟动态的风景。为了规范太极拳校馆建设,着力发展太极拳培训产业,2015年,温县出台了《太极拳教育培训产业扶持意见》,实施了家庭武馆提升改造工程,改造成效显著,直接结果是,2016年暑期,陈家沟家庭武馆和武校基本上实现了满额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在这里学拳期间的费用直接让全村餐饮、住宿、服装、器械等行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温县还围绕太极文化展示、传统村落体验、太极拳培训、休闲疗养4个主题推动太极拳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世界级太极拳名师效应,建设精品拳馆,加速太极拳教育培训产业。投资1.5亿元的陈家沟武馆项目启动实施,先后建成武校4家、家庭武馆30家。对陈铁柱、陈执经、陈冲等经营的一批拳馆进行了改造提升,加速陈家沟的太极拳培训产业发展。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在陈家沟感受最多的是当地人对太极拳发自内心的热爱,相信借着电影《功守道》热播的东风,温县的太极拳培训产业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