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举各色旗帜的学习类APP喷涌而出。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超过9000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达1.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据半壁江山。不过,《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习类APP在某些角落隐匿着“垃圾”,频频搜出“小黄文”,文中露骨的内容只能用“辣眼睛”来形容。此外,还有中小学生在APP的同学圈里互撩、为明星开撕、开黄腔。
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为孩子买了智能手机,下载了学习类APP,没想到,一些学习类APP里竟然有不少“小黄文”“荤段子”,让人大跌眼镜。这些“垃圾”并不是学习类APP平台所植入,而是一些使用者上传的,所谓使用者,大多数是中小学生。有的学习类APP平台俨然成了“黄段子”交流平台,一些孩子甚至沉溺其中。
不能因为信息是用户发布的,平台就可以撇清责任。平台对不良信息负有监管责任,除了及时清除外,还应通过技术手段阻止“垃圾”上传。要知道,学习类APP的用户多是未成年人,淫秽信息会对他们造成“精准伤害”,而这些淫秽信息还是通过未成年人之间的互动进行传播,这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的氛围,乐此不疲,沉溺其中。鉴于学习类APP的学习性质,为淫秽信息提供了很好的伪装外衣,如果平台不履行监管责任,那么家长及监管部门则很容易被蒙蔽,从而让淫秽信息在APP里“秘密狂欢”。
学习类APP藏污纳垢,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变相纵容。同时,相关部门和家长也要多关注这个新问题,不要被学习类APP的美丽外衣所迷惑,忽视了对其监督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