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搭建交流新平台为文化企业助跑
翰墨丹青润晚霞
图片新闻
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我市两件文化重器
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九渡实习基地挂牌
怀梆戏在京演出获专家好评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丹青润晚霞
—— 访我市书法家林得坡
作者:本报记者 郭嘉莉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书法有着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今年73岁的林得坡,从事教育工作近50年。退休后不甘寂寞的他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教书育人成为他一辈子的事业。

  工作之余,铺开宣纸,提笔运气,笔力遒劲的书法跃然纸上,林得坡喜欢这种感觉。

  近日,记者在市荟文书画院见到了林得坡。

  林得坡,修武县人,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修武县韩愈研究会会长、市荟文书画院院长。

  受父亲影响,林得坡从小就喜爱书法。“家里的书帖特别多,我没事就临帖。”林得坡告诉记者。年轻时,每逢过节,他义务为村民书写春联,还组织村里的书法爱好者参加书画展,受到村民的好评。

  林得坡爱好书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曾把《兰亭序》《金刚经》等书法作品刻在石碑上,再用两个月时间对石碑上的内容进行描红。

  “上班后工作特别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练字。”林得坡说,真正开始沉下心练习书法是退休以后的事情了。

  林得坡在练习了甲骨文、小篆、楷书后,爱上了狂草,尤其喜欢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作品。他说:“狂草是书法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已不是一般的书法了,而是变形的汉字。”为了练好狂草,林得坡把市面上有关狂草的书籍都收集过来,仔细研读琢磨,一遍一遍反复地练习。

  林得坡说,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难写、难认,但它像舞蹈、音乐一样能给人带来极大地审美体验。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林得坡仍坚持每天站着练习书法,一写就是两个多小时。

  在林得坡看来,要练好书法,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需要学习诗词曲赋。林得坡经常去书店买书,他的书已经装满了20个书柜。

  为了和更多的书画爱好者交流,2016年4月,林得坡创办了荟文书画院,定期举办书画展。“书法和绘画本身就是相通的,有了荟文书画院这个场所,书画爱好者可以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探讨切磋,不断进步。”林得坡说,“今年举办的‘韩愈杯’海内外书画大赛,共收集作品2100余件,得到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

  无论是举办书画展,还是义务写春联,对林得坡来说,都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打算做个万米长卷,内容是‘唐宋八大家’的诗词,现在已经开始征稿了,争取到明年国庆节时对外展示。”林得坡向记者谈及今后的计划。

  “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我会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活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只要一息尚存,我不会停下翰墨丹青的脚步。”林得坡说。

  图为林得坡在练习书法。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