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翟艳)记者日前从全市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培训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市有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在全省排名第三位,我市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市资本市场发展明显加速,形成了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四板挂牌企业及后备企业相对均衡的多层次梯队建设体系,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有力带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上市企业8家,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其中境内上市企业7家、境外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22家,在全省排名第五位;中股交挂牌企业273家,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其中展示板企业271家、交易板企业2家。
同时,我市上市后备力量梯度有序、储备丰富。目前,我市有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5家,在辅导期的企业3家;“新三板”后备企业79家,四板后备企业260家。其中,永威安防、科瑞森、云台山旅游等10家企业为我市上市重点跟踪企业,驴掌门、云台山医药等18家企业为我市“新三板”重点跟踪企业。我市密切跟踪服务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其规范运作、强力推进,目前已形成“上市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良好格局。
建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方正证券、海通证券等17家证券营业部,并充分发挥市五大投资集团优势,为企业建立融资通道。与上海股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企业上市挂牌提供一揽子服务。借助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孵化器功能,推动小微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到中股交挂牌融资。对目前不适合去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企业,推荐到中股交挂牌融资和孵化。截至10月底,全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2.26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省定直接融资目标任务。其中,通过股票市场融资0.31亿元,通过债券市场融资28.90亿元,通过基金市场融资38.21亿元,通过产(股)权市场融资15.03亿元,通过资本市场融资33.14亿元,通过其他市场融资36.67亿元。
围绕“新三板”挂牌开展工作。我市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企业土地、房产等障碍问题,督促企业及中介机构规范运作,推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工作;加强与券商、河南证监局、省金融办、全国股转系统及中国证监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为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奠定基础。
创新政金企沟通交流模式。我市成立智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金融港,建成沟通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政府产业政策、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企业金融需求、中介服务方式的四方信息快速传递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政策等一站式服务。
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市下一步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深化合作、搭建平台,开展多维度对接交流培训,指导企业妥善开展直接融资工作。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