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岳静)会昌办事处寺村1600元、西虢镇戍楼村1800元、大定办事处北开仪村5000元……昨日,对于孟州市大定办事处、西虢镇、会昌办事处333户贫困户来说,是值得庆贺的日子,他们在孟州市召开的优质带贫企业金融扶贫集中签约暨2017年首批分红发放仪式上,拿到了入股优质企业的首批分红款,共计6.66万元,平均每户拿到200元。
这是孟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利用优质企业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有益尝试,也是我市在金融扶贫领域走出的新路子。截至10月底,孟州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945万元,贷款户数512户;历年累计贷款636户,贷款金额2582万元,户贷率为18.54%。
孟州市辖11个乡镇办事处、274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现有23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村5个、贫困村18个),重点非贫困村3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19户10521人,未脱贫2041户6553人。
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坚持把金融扶贫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效之策和重要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金融扶贫“1345”工作模式,全面提升金融扶贫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具体而言:
“1”,一个核心,即以金融扶贫助推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为核心。
“3”:突出贫困户、合作社、优质带贫企业三类贷款主体。
“4”:建立金融扶贫四大保障体系。一是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级服务中心、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部三级服务体系,做到“五有”,即有办公场所、有明显标志、有工作职责、有工作经费、有机构公章。二是信用评价体系。把农行孟州支行、孟州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扶贫重点合作银行,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在11个乡镇办事处开展信用评价,已完成信用评价1530户,11月底前将完成3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用评价工作。三是风险防控体系。该市财政已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用于撬动信贷资金和分散风险。对贫困户小额贷款实际发生的风险,孟州市级风险补偿金分担90%,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担10%。同时,由孟州市投资担保公司实行再担保分担风险。四是产业支撑体系。围绕装备制造、皮革加工、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特色种养业等产业,选择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广阔、运营规范的企业或合作社作为优质带贫企业,选择带贫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
“5”:探索创新五种金融帮扶模式。一是直接帮扶模式。重点针对有创业潜质和一定技能、有贷款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由政府设立补偿风险金担保,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发展产业项目。小额贷款实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和“两免一贴”政策。
二是合作帮扶模式。重点针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上级政策允许建立村级光伏电站的机遇,发展光伏产业,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已与焦作中旅银行、农行孟州支行、河南沃菲新能源公司和苏州中民来太阳能公司进行合作,在9个贫困村建立光伏产业扶贫基地,412贫困户每户年稳定增收3000元。
三是股份帮扶模式。重点针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强、需要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将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或自有资金入股有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收益到户。目前,已利用贫困户每户6000元到户增收资金,选择康耀电子、皓泽电子2个企业的电子产业作为到户增收扶贫项目,此次为333户贫困户每户发放首批分红200元,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200元。12月初,将利用贫困户每户5万元货款,共计300户1500万元投入户增收扶贫项目,年可为贫困户增收2500元。
四是托管帮扶模式。重点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周边的贫困户,通过贷款倾斜、财政贴息等形式,引导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托管,统一开发管理,贫困户享受项目收益分成。
五是企业帮扶模式。深化“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企业通过订单订购、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对于带贫效果显著的企业,优先给予扶贫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今年,该市企业共吸纳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300余人,帮助贫困户销售苹果、葡萄、核桃等农产品6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