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今,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辛庄村正悄然发生一场变革,土地成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争相承包的“香饽饽”,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合作社的工人,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土地流转给辛庄村的农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辛庄村发生如此巨变,该村党支部书记乔虎妮功不可没。这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时候,辛庄村的1000多亩农田年年都重复着小麦收完种玉米、玉米收完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地年收入不足1000元。
乔虎妮2012年上任后,决心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从山东烟台引进红提葡萄、无籽红宝石葡萄进行大面积种植。引进葡萄倒是不难,关键是种葡萄的地从哪儿来?“土地流转,让村民们带地入股,全村参与,有了利润大家一起分。”乔虎妮说。
说了算、定了干,乔虎妮立刻开始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他到村民家中走访,与村干部彻夜长谈,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争取大家的支持。后来,为了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他自己出资几百万元,成立焦作市共利种植合作社,将131户村民的816亩耕地以入股的形式,按每亩每年1500元的价格,一次性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共同经营、按股分红。
乔虎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除了每年分得1500元,管理人员每月还拿工资,闲置劳动力还可以管理自家农田,葡萄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出售,获得利润按照每亩产量进行分配。这一做法不仅没有让农民失去土地,而且将土地的利用价值提高了,赢得了民心。
土地的问题解决后,乔虎妮专门从外地请来两名农业专家当技术顾问,安装滴灌装置,实现节水、节能、节劳、水肥一体化;所有土地全部施用农家肥(鸡粪、猪粪、羊粪、牛粪等),采用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避免农药污染农产品,确保出产的葡萄绿色无公害。辛庄村出产的红提葡萄和无籽红宝石葡萄因口感好、含糖量高、晚熟等特点,一上市就走俏水果市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水果经销商纷纷前来收购。
“以前听说土地流转好处多,就带领村民干起来,如果我干不出个样子来,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能让全村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比谁都高兴。”乔虎妮对记者说。
从昔日全家人围着几亩地转,一年“刨”个几千元收入,到如今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年底还能参与分红,辛庄村村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如今,乔虎妮的共利种植合作社不仅带领辛庄村村民致富,还吸引了周边村村民加入,共同走上致富路。
流转土地种植葡萄,辛庄村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行走在辛庄村,只见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记者手记
记者最早接触乔虎妮是在5年前,也就是他刚开始种葡萄的时候。5年时间里,记者见证了他带领全体村民发家致富的历程,这期间的艰难困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记者通过几次采访,感觉乔虎妮非常低调。他对记者说:“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光自己富不行,要想办法带领全村百姓都富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现如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乔虎妮的干劲更足了,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他的步伐更矫健,步履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