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不”的含义,但面对别人的要求我们很难拒绝,或者说在一定情境下不敢拒绝。当你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你敢说“不”吗?
日前,一项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不敢。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平:当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大部分人都想拒绝,但难以启齿,怕影响了关系,其实担心是多余的。敢于说“不”,才会保护自身利益。该说“不”时就要勇于说“不”,动动脑筋巧妙地说“不”,将会更好。
@胜平王大头:学会说“不”其实就是自我维护的开始,而懂得说“不”,也会给予听到的人积极的暗示,既能够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做该做的事,也使他人能够意识到你的权利,真正理解并尊重你。
@菏泽新志:学会拒绝是一门学问,要敢于拒绝无理要求,而对于正当要求则需要考虑自身能否承受。一般而言,向你提出要求而使你为难的人并不是真正理解你的人,这样看来也就不会为拒绝别人而内疚了。
@西南科大汪林:敢于说“不”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虽然可能会影响和别人的关系,但是不能一味地去迁就别人,这很有可能换来别人的得寸进尺。
@swust谢锋:自由是什么?就是自己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
@拾漫茶: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说“不”的胆量和勇气。面对自己不情愿或不想做的事情,应该要说“不”,因为你不是别人的附属品,没有义务有求必应。况且,不懂拒绝其实成全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
@刘一浩浩好:有的时候说“不”不仅是简单地拒绝别人,更是代表我们自身的态度。做一个勇于表达自己态度的人是很酷的。
@西南科大苏蕊琦:不是我们不去说“不”,而是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说“不”,因为帮助他人是传统美德,从小我们只对不认识的人说“不”,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每天都要开心地看文: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说“不”,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拒绝别人。做个事事都说好的人很容易,但这样换来的可能是别人愈演愈烈的“求帮助”,最终将自己变成一个逆来顺受、没有原则的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无可厚非,但都应建立在自愿的前提下,与其不情不愿地接受,不如勇敢拒绝,坚守自我。
@水晶小草:有一句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当别人的要求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时,而自己却不敢说“不”,那接下来的尴尬与艰难只有自己清楚。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与其违心地应允,不如坦诚地说“不”。
【下期话题】
砸手机迎高考
11月27日,四川重庆南川某中学一名高三班长为了给同学树立好好学习的榜样,一起迎战即将来临的高考,该班长拿起凳子将自己的手机给砸了,以此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