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每一次扬帆,都需要灯塔导航;每一次前行,都需要战略引领。
大盘开新局,落子布怀川。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向全市上下发出了推动十九大精神在焦作落地生根的动员令,指引我们奋力开启新时代焦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一小步、两大步”,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踏实稳健,实现奋斗目标,离不开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全局,把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推动焦作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必须构建起现代产业新体系这个“四梁八柱”。
环顾全球,纵观华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国都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挑战,速度在换挡、结构在优化、动力在转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任务空前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对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攻坚困难多、环境保护压力大等挑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扩投资与促转型、抓改革与防风险、谋发展与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追赶超越凝聚了磅礴力量。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开展“学深杭、促创新”等系列活动,实施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构建。请看我市三次产业成绩单:小麦亩产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种业发达,农作物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全省领先;工业基础扎实,是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制造基地、国家铝工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去年位居全省第四、今年1~10月份位居全省第三,已经步入全省“第一方阵”;第三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闻名全国,康养业蓄势待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半壁江山”。
“完美进化”在于自我否定,正视不足才能永续发展。虽结累累硕果,但绝不能回避的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我市还存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减缓、第二产业占比偏重、发展经济与改善环境矛盾突出等难题与短板。综合分析现有问题与未来趋势,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奋力克难攻坚,以“两新三化四高地”为抓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之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工业、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市加速对外开放和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省“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加速郑焦融合、形成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新契机;“四城四区”的总体定位和战略布局,对接了省里有关政策,发挥了我市的突出优势,描绘了我市的发展前景。我市还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后发优势明显的好项目、高素质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以及奋发进取的党员干部队伍,这为我市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坚实平台。
风卷红旗过大关,夯实党建促发展。今天,焦作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中,更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太行苍苍,峰岩竞秀;大河泱泱,一路奔流。锐意进取的焦作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拼搏姿态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踏稳焦作发展新征程。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