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始终牢记使命担当,抓党建、强基础、解难题,激活了帮扶村振兴发展的原动力;他勇于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之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康路上的领头人”,他就是市政府办公室驻博爱县磨头镇狮口村第一书记牛怀忠。
2016年6月,牛怀忠带着组织的嘱托,来到狮口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伊始,他每天吃住在村里,白天向村两委会干部、党员了解村情,晚上到五保户、贫困户家中倾听民意,很快就全面掌握了狮口村的基本情况。
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狮口村发展的重要保障。牛怀忠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带领村两委会完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基本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学习惠民政策,更新发展观念,进一步夯实了狮口村振兴发展的根基。
“与群众打交道要以心交心,只有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牛怀忠说。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改变狮口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上下功夫。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牛怀忠带领村两委会干部认真学习扶贫政策,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90万元,硬化了1.2公里出村道路和村内18条背街小巷,改造排水沟160米;利用闲置用地建成一个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4套、路灯10盏;投资8万元在村内建成一条绿化精品街,种植各类景观苗木2000余株;投资10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改建;争取环境污染整治资金60万元,计划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系统……狮口村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笑在脸上。
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在狮口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多次强调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为牛怀忠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牛怀忠多次带领狮口村两委会干部到安阳、开封等地学习扶贫工作经验,考察致富项目,决定突出产业引领,实施“六个打造”,激发“造血”功能,走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之路。
打造特色技能培训+扶贫模式。组织全村无业青壮年统一参加大货车驾驶员培训,为每人争取财政补贴2000元,并成立驾驶员俱乐部,为大货车驾驶员提供体检、验证、介绍工作等全方位服务。目前,狮口村有大货车驾驶员58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
打造电商产业+扶贫模式。成立沁园春电商创业中心,为全村35户贫困群众举办电商培训班4期,帮助10户贫困群众成功开设网店。其中,帮助贫困户胡永义开设网店8个,销售特色商品2000余种,月收入达3000元。
打造扶贫车间+扶贫模式。借我市统战部门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的机会,狮口村与博爱县大发制衣公司结成帮扶对子,在村委会大院里建立扶贫车间,购置12台大功率缝纫设备,组织村里12名贫困家庭的妇女从事服装代加工,帮助每名妇女月增收近2000元。
打造光伏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引进光伏项目,为村里12户贫困村民安装了3~5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帮助贫困村民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
打造金融部门+企业+农户+扶贫模式。在金融机构“政融保”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积极与企业、金融部门对接,引导企业与38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由金融部门提供低息贷款,企业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
打造集体经济+扶贫模式。争取上级161万元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成立博爱县醒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全村355亩耕地进行流转,购买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粮食烘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设备10台,建设占地1100平方米的粮库,全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据了解,狮口村355亩耕地进行公司化运营后,年利润可达10万元以上,不仅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基础,而且可为群众提供每年每亩75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在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的同时,牛怀忠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组织83名贫困村民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为2名贫困村民申请大病救助、慈善救助7500元,为25名贫困村民办理重症慢性病卡;帮助5名贫困家庭的孩子申请大中专教育补助18000元;帮助10户村民申请房屋修缮补助77000元;帮助12名贫困村民申请低保,实现政策兜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