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11月21日上午,冬日的暖阳照耀着修武县五里源乡南庄村,通往村里的水泥路上,走来了市人社局各个党支部的帮扶人员,他们带着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宣讲材料和80套棉衣,进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保洁员和贫困户送去温暖。
贫困户高小成、李井莲是市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的对口帮扶对象。当天,该中心帮扶人员为高小成家里送去保暖衣物和取暖费,为李井莲家里送去房屋修缮款。“临来之前,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帮扶献爱心活动,筹集捐款1500元,为高小成购买过冬保暖衣物,还送去1000元的取暖费。”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获知帮扶对象李井莲没钱翻修自家院墙后,该中心工作人员当天专程送去了3000元修缮款。
2015年8月,该局驻村工作队进驻南庄村。“南庄村2010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36户461人。”据该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张伟介绍,“经过深入走访,发现制约南庄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传统农业多,特色农业少;村里闲人多,打工缺技能;灌井不出水,发展无资金;贫困人口多,集体收入还是空白。”
村情明了,底子清了,关键是如何干。该局坚持“党组主导、党支部牵头、党员参与、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化解矛盾、保持稳定”的原则,发挥职能优势,开展“三送”活动。送岗位到村。在村里举办4场招聘会,推荐联系40余家企业进村招聘,提供岗位1200余个,62户村民与招聘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实现稳定脱贫。“以前想找个工作很难,招聘会办到村里后,村级人社服务站及时发布并更新用工信息,村民在家门口就知道哪里用工、用啥条件的人,工资、工种、待遇心里都有数,再也不用四处打听了。”贫困户王永征告诉记者。送培训到户。为全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家庭免费举办了4期家政、烹饪、保姆护理培训班,每个班50至60人,让更多的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一人上岗、全家脱贫”的目标。送政策到人。利用“周二蹲点日”帮扶活动,该局各帮扶支部、党员入户宣传人社扶贫政策,将医保、社保、就业、创业贷款等政策汇编成册发放到村民手中,尤其是把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编成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进行宣传,依靠政策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输血”只是暂时的,“造血”才是长远的。在帮扶过程中,该局发挥桥梁、沟通、参谋、服务四大作用,架起一座沟通南庄村的扶贫桥、暖心桥,为村民输送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和致富信息。当天,该局局长韩明华为贫困户解读扶贫政策:“对家有劳力的贫困家庭,愿意自己做生意的,由村民相互担保,我局可提供5万至10万元的无息贷款;对家有劳力但缺乏技术的贫困家庭,我局可提供免费学技能的机会;对家有劳力并愿意出远门打工的脱贫家庭,我局可通过劳务输出帮助介绍可靠的工作;对家有劳力不愿出远门打工的贫困户,可推荐到村里集体项目打工,通过自食其力获得一份收入。”“对家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帮助申请五保户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生病也不要怕,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在乡镇医院住院自己不用拿钱,在市、县级医院住院可享受报销政策。”最后,韩明华表示,只要村里需要,该局一定会举全局之力,为村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通过该局27个党支部“一对一”精准帮扶,南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村容村貌整洁一新,村集体产业上档升级。去年,27户贫困户中有26户89人实现脱贫,南庄村也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
站在村头回望,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南庄村显得温暖而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