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7年10月,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共接受涉保纠纷案件1072起,成功调解642起,调解成功率为60.05%,调解案件履行率达100%,涉案金额诉前为1666.99万元,调解后为1199.34万元。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共处理案件4518起;反保险欺诈中心处理欺诈案件2起,涉及金额70万元;保险行业合同纠纷仲裁分中心处理案件16起……一连串数据体现了近年来涉保案件处理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一直以来,市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市保协)与我市多部门联合,先后成立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保险行业合同纠纷仲裁分中心、消费维权工作站等多个服务平台,形成涉保案件处理多元化格局。通过多年的运营,这些平台有效化解了保险消费者的维权难度,维护了保险市场秩序,推动了保险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渠道更多元
2013年开始,市保协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开展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同年11月,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挂牌成立,涉保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在这里进行。不仅如此,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还受理保险消费者以及保险公司反馈过来的涉保案件。2014年6月,市保协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联合成立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轻微事故处理有了更快捷的方式;2015年10月,市保协与焦作仲裁委成立保险行业合同纠纷仲裁分中心,推进以仲裁方式解决保险合同纠纷;2016年2月,市保协与市公安局成立反保险欺诈中心,形成预防和打击“假保单”“假赔案”“假保险机构”等保险欺诈活动长效工作机制;今年5月,市保协与市消费者协会联合成立保险行业消费维权工作站,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一年一次大动作,市保协的脚步稳固而坚定。市保协秘书长邓秋红说:“通过与我市各部门联合,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涉保案件处理渠道,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也降低了行业经营风险。这些平台较好地保证了涉保案件的快调解、快结案、快赔付。”
过程更便捷
“不用去法院,几天就把事情解决了,来这里处理纠纷真是方便。”近日,市民梁先生在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签订调解协议书时说。今年2月,梁先生的父亲因煤气中毒意外死亡。事后整理遗物时,梁先生发现父亲购买有意外保险,遂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理赔过程中,双方因被保险人的死因产生争议,梁先生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案件被转至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调解。通过调查取证,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工作人员多次召集双方沟通,最终按保险法相关规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保险公司对该案进行了赔付。
梁先生的经历是涉保案件处理更便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市保险行业社会法庭、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保险行业合同纠纷仲裁分中心等平台处理涉保案件的市民不在少数。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这种化解纠纷的方式避免了漫长的诉讼周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能尽早拿到理赔款。
多方共赢更高效
涉保案件多元化的处理渠道和更便捷的处理流程,不仅给保险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也实现了多方共赢。一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随着业务量增大,涉保案件也在增多。通过市保协搭建的各种平台来处理案件,公司方面也节约了不少经营成本。”
据了解,多平台的处理渠道对案件当事人来说,增加了一个更加方便、高效和专业的解决纠纷的途径,节省了打官司的时间成本和诉讼费用;对法院来说,减轻了办案压力,优化了司法资源;对交通部门来说,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了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道路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