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修武县旅游市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修武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监察执法大队队长张旭平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庭宾馆上路喊客。”
这一乱象在今年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令张旭平和同事们高兴不已,并在岁末之际,将“有效制止家庭宾馆上路喊客”写进年度工作总结。
张旭平介绍,2005年,为了解决云台山景区“家庭宾馆上路喊客”乱象,修武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时称“修武县旅游局”)规范300余家家庭宾馆在云台山百家岩停车场持证按序喊客,这一方法延续至今。然而,仍有部分家庭宾馆不按规定办事,在重要旅游路段、景区门口等区域喊客,有损景区形象,影响游客心情。于是,他和同事们十几年来经常为此“蹲点执法”,但这样的做法耗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其间,县旅游部门多次与其他部门沟通,却很难找到相关的管理条例。
今年7月,修武县政府联合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地税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工委、县安全监管局、县体育局、县环境保护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城管局、县卫生计生委等16家涉旅部门,在河南省率先建立了修武县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下设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云台山景区综合服务楼。此办公室的设立,让修武县旅游执法工作有了固定的“司令部”,并促进了修武县旅游执法的长效化、常态化。
抓住机会,修武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家庭宾馆上路喊客”乱象上报修武县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联席会。在该联席会的协调下,全县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短短几个月,“家庭宾馆上路喊客”乱象得到了有效制止。
张旭平告诉记者,如果哪家家庭宾馆上路喊客,县公安部门或可按“非法拦截机动车辆”“扰乱景区单位秩序”等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处罚。如果构不成案件,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将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条例,对其进行检查、监管。
截至目前,修武县已打击处理上路拦车喊客事件17起,整顿家庭宾馆12家,处罚社会闲散人员4人。
“乱象少了,我们的工作好干了,游客也舒心了。最近许多游客向我们反映,许多景区都有乱拉客、喊客现象,可云台山让他们耳目一新。”谈起变化,张旭平说。
“创新旅游执法模式,打通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是近两年修武县旅游构建旅游管理新格局、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全面升级旅游新形象的明确思路。
2016年9月,修武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以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为牵头单位,建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的综合执法体系,该县称其为“1+3”旅游综合执法模式。2017年7月,该县又新增旅游物价巡查大队、旅游食品安全监管大队等,纳入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管理。
整合执法力量,加大旅游部门统筹力度,让游客“一站式”解决难题。如今,伴随旅游执法新模式的深化,修武县旅游新形象得以放大。
孟源是修武县旅游警察大队副队长,谈起旅游执法新模式带来的变化,她与张旭平感同身受。
孟源说,2016年国庆节,修武县110接到游客报警40余起。这些警讯多是食品不卫生、购物纠纷、对家庭宾馆卫生条件投诉等,不在公安部门管理范围。此外,修武县警力多集中在城区,云台山百家岩派出所只有3名民警,遇到旅游高峰期,警力明显不足。
今年,修武县旅游警察大队民警增至54名,纳入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管理,解决了景区警力不足的问题。
“今年国庆节旅游高峰期,旅游警察大队接到游客报警不足10起,游客对旅游警察满意度打分是100分。旅游执法新模式让警力分配到了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游客身上,赢得了游客称赞。”孟源说。
云台山景区是修武县旅游执法新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据该景区负责游客投诉的责任人介绍,自修武县旅游执法新模式建立以来,景区道路沿线家庭宾馆违规上路喊客、拉客的行为大幅减少,环境脏、乱、差现象从根源上进行了治理,景区内部私搭乱建现象得到了遏制,违规经营、欺客宰客、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行为得到了严厉打击。在处理游客投诉时,所有涉旅职能机构从分开办公转为联合办公,当场解决各类投诉,防止推诿扯皮,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游客时间,游客对此满意度很高。
采访时,张旭平拿出了一份《旅游投诉转办通知书》,记者注意到该《旅游投诉转办通知书》上,投诉人信息、被投诉人信息、投诉内容以及处理问题时的送达人、接收人、处理结果写得一清二楚,这些信息被录入电脑,在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平台联网管理。这说明,修武县旅游执法新模式仍在持续深化,全面提升旅游城市新形象,构建修武旅游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