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十版)今年2月份,被省旅游局授予“2016年度全省旅游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云台山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以及首批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等称号。
4.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项目简介:党委政府在调动居民积极参与“美丽楼院”建设过程中,充分依靠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和社会协同“三种力量”,实施“三上三下”三步工作法,构建“共商共推、共筑共融、共创共管、共建共享”四种机制,建设“四好”楼院,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政府依法治理和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效衔接。被民政部评为“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是我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该模式现已在全市推广。
5.山阳区“首创打包融资和‘投资+施工总承包’方式,打造全国领先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项目简介:开启了全国领先并可复制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成立“一委一组一办一中心两公司”,实行“六统一保”的改造政策,将20个城中村分批打包,利用市“五统一”土地政策,创新融资工具,取得了中原银行、中旅银行等152.6亿元授信额度;首创“投资+施工总承包”方式,公开招标确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建集团建设安置房;建立“十包”机制,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7个城中村3908户210万㎡的征迁任务。今年已完成征迁任务7753户,面积410万㎡。
6.解放区“南水北调征迁”项目简介:坚持依法征迁、和谐征迁,落实“一方案四机制”,按照“签搬同步、以搬促签、以拆促签”的工作思路,从今年3月6日启动到7月9日结束,仅用4个月时间完成绿化带征迁任务。7月份绿化带征迁结束后,顺势启动绿化带两侧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沿线5个村2700户,总拆除房屋面积约60万㎡,从7月9日全面启动到10月8日结束,仅用3个月时间圆满完成征迁任务,这是解放区继全面完成绿化带2700户征迁任务后完成的又一个重大任务。
7.武陟县“慈善工程”项目简介:在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村村建立慈善工作站的基础上,将慈善与养老相融合,创新建立“村级慈善幸福院”,为广大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服务,形成了“村级+慈善+政府+个人”四级联动的农村养老新模式。目前,全县共建成慈善幸福院115所,入住老人3300余人,惠及群众3.2万余人。先后荣获第七、八、九届中华慈善奖,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先进慈善组织奖、全国敬老文明号、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省第二届敬老文明号等殊荣。
8.沁阳市“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项目简介:率先在焦作市开展“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服务新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今年年初以来,县域医改让利群众1132.4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先进单位、河南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先进单位。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出席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座谈会。2016年4月,分别代表焦作市、河南省接受了国务院医改办的考核评价,并得到充分认可。今年10月,沁阳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县级医院管理创新奖。
9.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型国家高新区建设”项目简介:焦作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在建设国家级平台、汇聚资源要素、优化创业环境、加强主体培育、发展科技项目、强化人才引进、打造孵化链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建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等多个国家级平台。今年,成功纳入郑洛新自创区辐射区,同等享受自创区政策红利;成功创建省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火炬统计工作再获科技部通报表彰。
10.沁阳市“‘一网三平台’信用体系”项目简介:“一网”即“诚信沁阳365网站”,“三平台”即“企业信用数据查询平台”“农村信用数据查询平台”“普惠金融扶贫平台”。今年年初以来,域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7.41亿元,为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纯信用贷款1.17亿元,为贫困户和带贫企业发放贷款2428万元、1.24亿元。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和“河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全省唯一。2016年12月,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沁阳召开。
11.博爱县“‘内生型’电商发展模式”项目简介:2015年以来,以“11332”工作布局为统揽,按照“六步走”发展战略,以就业创业为核心,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培训方式、创新平台搭建、创新电商扶贫、创新产业发展”等措施,走出一条“内生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2017年4月,被专题邀请参加中组部、商务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作案例介绍(全国仅博爱县、武功县);先后有310多个县(市、旗)前来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对博爱县电商工作进行报道。
12.武陟县“产业新城创新投融资模式”项目简介: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开发模式,通过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加大对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致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16年6月,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协议,委托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武陟产业新城进行整体开发,合作启动总投资658亿元、规划面积142.5平方公里的华夏幸福武陟产业新城建设。此合作模式为促进郑焦融合建立了平台,探索了“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3.修武县“国培引领,全力铸造,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项目简介:通过实施“引、研、磨、评、用”培训思路,创建了以“国培为龙头,省培为引领,市培为依托,县培为带动,校培为基础”五级联动培训机制和“菜单式、自主式、开放式、递进式”培训平台,形成了在全国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教师培训经验和管理改革模式。今年8月,修武县《剪水作飞花——“送教下乡”活动》教育模式创新案例成功入选首批全国33个优秀工作案例,受到教育部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14.博爱县“‘抓早抓小’+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模式”项目简介:将“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和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线索发现和收集制度、四级约谈制度,开通轻微问题查办“绿色通道”,制定出台《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操作规程》,开展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等举措,有效规范约束了农村基层“小微权力”。今年3月,省纪委将此模式作为近年来全省持续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13种典型模式之一,编入《治理微权腐败的河南实践》专刊,在全省推广。
15.中站区“非公企业党建‘345’工作法”项目简介:针对基层非公企业党建基础薄弱,非公企业党组织难发挥作用,党员流动性强、难管理等问题,探索了非公企业党建“345”工作法,即:通过健全“工作运行、考核激励、经费保障”三种机制,抓住“基础、人才、引领、创新”四大工程,推广“组织联建、书记评优、阵地创建、制度规范、载体创新”五个载体活动。目前,已培养了多氟多、佰利联、光源电气等8家具有鲜明特点的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被《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和推广。
16.沁阳市“加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项目简介:编撰编排了《沁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新形态教学指南》和3000节优质微课。围绕学业水平、学业负担等五大板块28项指标,探索开展网络督导评价。2015年,参加由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2016年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成果展览”,同年获得“河南省首批网络学习空间整体应用试点县”优秀成果奖;2017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2017年5月,沁阳《教育指南加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案例,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17.温县“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项目简介:以全省唯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破解土地、金融等制约瓶颈,推动农村资源向资产、资产向资本的转变。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城与乡、乡与村、村与村融合发展新的功能定位,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双向流动。深化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温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等8个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
18.武陟县“健康扶贫‘3+3’模式”项目简介:武陟县共有贫困户3846户14790人,覆盖15个乡镇办事处、343个行政村,覆盖率98.8%。去年以来,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探索推行了健康扶贫“3+3”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全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推进会在武陟召开;省委副书记王炯莅焦调研时,对健康扶贫“3+3”模式给予肯定。
19.孟州市“连续13年蝉联‘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项目简介:通过提升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申建焦作德众综合保税区,获批筹建肉类口岸查验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孟州具有进出口资质企业364家,产品出口欧美、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孟州市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人均出口额均居河南省对外开放县(市)前三位,连续13年蝉联“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20.中站区“‘363’培优育强工程”项目简介:以强化政策服务和扶持、提升平台支撑能力、加强企业项目服务、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强力实施“363”培优育强工程,即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3家,超十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超亿元的中小企业30家。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建立分包机制,成立产业基金,开展企业家培训,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城市经济和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资源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二、企业改革创新奖初审入围项目(6个)
1.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简介: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核心材料,主要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其质量决定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制备涉及低温、强腐蚀、无水无尘工况,要求原料超纯、工艺精准,技术壁垒很高,长期被日本企业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开始,全面突破了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出以工业级碳酸锂和氟化氢为原料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的国家。现年产32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2.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低噪音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生产与应用”项目简介:提出降低轮胎噪声的理论方法,花纹仿生设计有效降低花纹变形引起的噪音;产品配方中,采用环保型促进剂NS和环保型加工油TDAE,达到了欧盟环保要求;胎面胶料采用天然胶和高顺式顺丁胶,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能。行驶过程中噪音水平较低,经河南省轮胎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产品性能符合GB9744-2007标准要求;产品还通过欧盟UN/ECE Regulation 117认证,成为出口欧盟的高端产品。
3.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补骨脂注射液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简介:补骨脂注射液是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全国独家生产,填补了中药制剂治疗牛皮癣、白癜风的国内空白,主要建设内容是依据超声提取原理及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原理,采用先进的超声波提取法对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有效成分进行乙醇提取,使用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对其提取成分进行分离精制,从而完成补骨脂注射液的技术升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该项目的完成,能够促使全国药品行业重视中药制剂的发展,推动行业间的相互竞争,形成行业内的良性循环,对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4.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打造高端高效节能制冷设备生产基地”项目简介:2016年8月成功收购了河南云鹤、新乡云鹤、洛宁云鹤3家食品公司,延伸了产业链;先后投资3569万元购置智能设备改造生产线,实现了制冷设备的自动化,同时实现了食品冷冻冷藏设备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引进了德国SAP管理软件,建立了局部云平台,实现了产品线上销售模式,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了行业内先进的压缩机组实验室、蒸发器实验室、展示柜实验室,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等4家国内知名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引进了8位技术专家,解决了12项国内技术难题,打破了依靠引进国外技术的局面。
5.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超高强石膏基耐水自流平砂浆”项目简介:2015年结合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及专家团队,投入近200万元成功研发了超高强石膏基耐水自流平砂浆(已申报发明专利)。2017年年底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先进的操作系统,从生产到包装到物流全程信息化管理,产品各项指标已超过国家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填补了我国自流平砂浆市场的空白。该项目还可以大量消耗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年利用量达到15万吨,解决了工业副石膏占地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研发并制造了配套的机械化施工设备,既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成本,又不产生粉尘污染,且比传统人工施工效率提高了5倍~10倍。
6.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伊赛资本驱动创新发展战略”项目简介:创新发展思维,改革发展模式,确定了“快速扩建、布局全国市场”的发展战略。改革创新资本驱动战略,实行“股权融资+银行贷款+上游养殖合作社贷款担保”模式,2015年成功登陆新三板后,积极实施增资扩股,引进国内战略投资机构,为公司发展注入资金动力;注重银行信贷维护,开拓省内、省外银行和融资租赁等多渠道、多种方式融资;为上游养殖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既有效解决了公司上游单位运行发展的资金需求,又保证了公司原料供应的稳定,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