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市。2015年,按照省政府批复我市的《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建设,编规划、筹资金、强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六大体系日趋完善。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涉及21个工程,通过水源开发,水系连通,城市供水保障,工、农、生活等节水4个方面工程建设,构建“蓄引结合、河湖连通、多源联调”的生态水网水资源配置,总投资47.29亿元。目前,完工13个,在建8个,完成投资35.98亿元。
清洁的水环境体系建设共涉及18个工程,总投资20.28亿元。该体系主要由城镇排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涉水环境治理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项目构成,旨在着力构建水质优良、环境良好的水环境体系。目前,完工12个,在建6个,完成投资15.06亿元。
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共涉及20个工程,总投资15.13亿元,涵盖北部太行山生态区建设、中部平原生态水网建设、南部黄河滩区建设三大块,工程涉及北部太行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平原水系生态廊道及湿地公园建设、黄河滩区湿地生态保护。上述工程依托河湖水系连通建设,构建区域水生态网络,形成具有焦作特色的多层次、网络化的自然水生态安全格局。目前,完工16个,在建4个,完成投资11.73亿元。
水安全体系建设共有12个工程,总投资7.83亿元。工程涵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雨水排涝四大块,以河道堤防为基础、中小型水库为骨干,综合运用“拦、分、蓄、滞、排”等多种手段,强化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依托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对河道采取堤防加固、河槽清淤、弯道防护、险段整治等治理措施,稳定河道河势,减轻洪水对沿岸的威胁。对城区段河道采取生态化治理,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河堤交通通行能力,以适应防洪抢险要求,使我市市区新河、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山门河等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蒋沟河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其他乡镇河道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目前,完工5个,在建7个,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了山王庄水库、北杨村、王庄、小柴河四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蟒河、济河、大狮涝河等9条中小河流治理,依托焦作市现有防洪格局,结合马鞍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青天河水库、群英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以及蓄水拦河闸(坝)等水资源调配工程,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包括实施沁河、丹河、蟒河、大沙河以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水安全项目建设,增强了我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功能。
水管理体系建设共涉及7个工程,总投资0.89亿元。工程包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现代智能的水利信息化等。目前,7个方面的水管理建设项目已全部落实,完成投资0.89亿元。建成了焦作市现代生态水网自动化与调度系统工程,包括水文遥测、地下水监测、水资源管理信息三大系统。
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涉及6个工程,总投资1.58亿元。该体系主要工程包括水文化展示基地、水文化宣传平台、水利风景区、水利遗产保护、落实水利教育及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完工2个,在建4个,完成投资1.46亿元。
2017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各级各有关部门紧扣实施方案任务、目标和国家验收标准中的量化考核指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加快重点示范工程推进速度,严格指标量化考核,确保今年年底前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明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