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褚玉鹏)近日,本报以《新车买了快两年 补贴为啥还没影》为题,报道了市民郭先生在焦作市福港福特汽车4S店买汽车,但当时承诺的公务员补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记者发现,各地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对此,河南苍穹律师事务所律师姜凯提醒市民:购车时的优惠政策,最好写入合同或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
近日,记者向郭先生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据介绍,郭先生拨打福特汽车全国服务电话后,曾接到自称4S店客服人员的电话。不过,对方仍坚持购车时并未承诺公务员补贴1000元,所谓的公务员购车优惠是送太阳膜。对此,郭先生认为4S店是在找理由推脱。
对于此次纠纷,律师方面有何看法呢?姜凯说:“此次纠纷,需要确认是否存在公务员补贴1000元的政策。如果实际并没有该政策,4S店利用公务员补贴诱导顾客购买车辆,则有销售欺诈之嫌。如果确实存在该政策,事后商家拒不承认,则构成违约行为。”
记者了解到,因公务员购车补贴而陷入维权难题的案例不在少数。在某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购车公务员补贴”,弹出的3000余条结果中,不少是有关补贴不兑现的投诉,重庆、青岛等地均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那么,市民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防范呢?对此,姜凯表示:首先,购买大件商品时,对于政策性优惠要予以确认,消费者可到相关部门或同行业的其他店家咨询。其次,优惠政策如何兑现、何时兑现,消费者要了解清楚。第三,重要或消费者较为关心的优惠政策须写入合同,或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以便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