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中站区·博爱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站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
图片新闻
张会平,扑下身子为百姓
加强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
深入开展“结访解帮”活动
博爱县开展燃煤散烧专项治理行动
图片新闻
博爱县为自费筛查补助开设“绿色通道”
博爱县纪委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兴旅富农”风生水起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旅富农”风生水起
——博爱县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纪实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深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将“兴旅富农”文章做得风生水起,乡村休闲旅游人气“爆棚”,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近日,农业部公布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博爱县榜上有名,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县。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豫西北、晋东南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特有的山水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和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该县依托山水生态资源优势,相继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110个。其中,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点11个,并形成10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近三年接待人次平均增速1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数6200人,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79%,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总收入达4850万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近三年平均增速11%,让广大游客既充分领略大自然赋予的自然环境、感受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欣赏到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色,又享受到浓浓的田园风光。

  定好创建目标,上下齐心向前冲

  近年来,该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把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业确定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定位于生态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紧紧抓住省、市“旅游立省、旅游立市”战略机遇,强力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明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职能,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该县专门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局、旅发委、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各乡镇等为成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作机制,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协调及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并围绕示范县建设内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植特色,优化投资环境,搞好服务,狠抓落实。另外,该县还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投资环境,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培育大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工商业资本和社会资金更多地进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为乡村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规范筹资筹劳程序,鼓励农民自筹资金;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有效整合项目,多方筹措资金,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及资金保障,确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县上下已达成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共识,营造“人人关心旅游,人人支持旅游”的氛围。

  制订发展规划,一门心思加油干

  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该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好各项工作,处处让游客感到无微不至地关怀,吸引游客到博爱观光旅游。

  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工作起步后,该县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来博爱实地考察,制订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加以整合,进行科学、详细、具体的论证和规划。按照这一规划,该县相继建成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点110个,其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点11个,即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月山寺、靳家岭游览区、小底樱桃观光采摘园、三渡湾休闲农业生态园、博爱源蔬菜采摘园、一品农庄家庭农场、天弘葡萄采摘园、新源鑫蔬菜采摘园、焦作市太行金果观光采摘园和方山龟灵寺,形成10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既充分领略大自然赋予的自然环境、感受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欣赏到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色,又享受浓浓的田园风光。同时,该县按照有关建设标准,在各景区保证“四通”,即路通、水通、电通、通信网络畅通;设置了路标、指示牌,建成一批档次较高的星级及生态旅游厕所、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和停车场等设施。

  融合发展,提升档次。该县注入乡村旅游文化元素,以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富有特色的乡村农作、别致的农家传统用具作为乡村旅游文化的素材资源,开展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种菜等体验活动;组织引导农民开发销售小杂粮、土鸡蛋、蜂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让游客品农家饭菜、住山乡幽舍、观生态美景、购乡土特产,把乡土旅游打造成内容丰富多彩、富含文化品位的休闲旅游体系。

  多元投入,加快发展。该县乡村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大环境打造,是靠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近年来,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小型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指引标示、自行车生态游道等乡村游配套设施。同时,该县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推出自驾、运动、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

  搞好配套服务,树立旅游好形象

  该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林业、财政、国土、交通等部门的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支农惠农项目优先落户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绿化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交通条件。近年来,该县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主要旅游道路及其沿线的环境,实现从高速公路、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到景区、乡村旅游点的交通换乘无缝对接;公路沿线有完善、准确、清晰、规范的交通标志系统;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形成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并对道路两侧进行高标准的绿化、美化,不仅切实解决游客进得来、出得去的交通问题,而且使游客进入博爱就能感受到独特的生态、自然之美。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该县先后建成青天河宾馆、鼎基饭店等一批高档次旅游接待饭店,并根据实际推出具有农家特色、品种多样的农家饭菜,开办一些农家乐宾馆,既解决旺季宾馆紧张、淡季闲置的矛盾,而且还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同时,该县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促进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重点抓好对乡镇、村负责人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特色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分管旅游工作负责人和农家乐及示范单位负责人、经营者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出一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头人。另外,该县还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素质、文明意识的教育,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处处都是博爱形象”的社会风气。

  抓好营销宣传,提升博爱知名度

  该县组织专人多次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制作发放“游青天河,体验博爱文化,感受自然风情”宣传单、《青天河风光》画册和光碟。同时,该县在青天河成功举办焦作市红叶节、青天河万亩桃花节,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另外,该县还在中央电视台、焦作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向游客推介博爱的旅游景点;开展对各大旅行社宣传活动,成功实现与旅行社的业务对接,不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结合旅游资源特色,把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乡村游、农家游、美丽乡村”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大大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来博爱观光旅游。

  王晓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