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武陟县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立足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努力做到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生病、不生病,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建好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起病。该县把强化硬件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培育作为医改的基础环节,通过增加政府投入,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就诊需求,患者更愿意在基层就诊。近年来,县政府累计投入8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14个卫生院中3个实施整体迁建,10个进行了改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新增业务用房7万余平方米,改造业务用房3万余平方米;538个村集体卫生室全部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全县拥有核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和万元以上常规设备1580余台件,今年为乡镇卫生院更新了救护车。目前,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607人。其中,医生1141人、护士1253人、全科医生180人。
配好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看得好病。为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真正能够看得好病,该县以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建成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6个;以大力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水平,县委、县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赋予人才引进自主权,并出台15项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以医联体建设为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县级医院积极参与省、市三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专家的医疗服务;以医疗订制服务为抓手实现精准医疗订制,围绕抓好医疗健康扶贫,抽调562名骨干医师组成80支健康扶贫服务队,对全县1519名因病致贫对象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每月1~2次入户随访、健康干预,确保方案最优、疗效最好。
用好各项保障措施,让群众看得起病。为解决看病贵问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截至目前,共销售药品10.55亿元,为群众让利近2亿元,今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部加入了全市药品采购联盟,正在推进两票制改革;强化医疗保险保障,普通居民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贫困户实行“3+3”医疗救助模式,在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医保托底救助和慈善救助,合规费用基本实现全“托底”;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均实行了“先住院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病人出院时应享受到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四项补偿手续,在“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全部办理结束,个人只需缴纳自付费用。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以健康武陟建设为目标,全县组建35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13.6万户57.5万人,签约率达83.4%,其中贫困户签约率100%,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转诊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在县养老中心设立专门医院,在27个农村养老院和慈善幸福院设立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日常健康干预,努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冯振乾 李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