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一到秋冬两季,农民就进入了农闲时节。而在温县黄河滩区,冬日的田野依然热闹非凡,山药种植户们为了抓住冬至前有限的时光将山药收获,家家户户都雇了许多专业的挖山药人。
“俺挖山药有20多年的经验了,技术熟嘞很。”12月7日,正在温县岳村街道关白庄村挖山药的王平安说,“俺今年68岁,专门种山药、收山药。”说话间,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根山药从1.5米左右深的土沟里抽出,除去上面的泥土。
挖山药是个辛苦活,没有机械化的操作手段,所有山药都需要人力手工挖出,农民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一把特制铁锹和一把洛阳铲。
记者来此采访之前,王平安已经连续挖了一个多月。他每天早上6时30分从祥云镇骑三轮车赶过来,7时准时下地。“每挖一米长,种植户给我们1.7元,一天能挖80米左右,也就能挣130多块钱。”王平安说。“这地瓷实不好挖,我一天只能挖60多米。”他的儿子王陆生说。这是他第一次下地挖山药,因为不熟练,进度比父亲慢了许多。
王陆生今年37岁,平时在工厂里上班。因工厂停工,便跟着父亲一起下地挖山药。刚开始他技术不熟练,效率特别低。在父亲的指导下,王陆生先把地里的浮土刨开,让山药较细的根须露出来,然后再在山药旁挖出一米多深的小沟,站在沟里一点一点往外掏土。
另一片山药地里,富有经验的李进财和他的团队由于技术娴熟,挖起山药来进度很快。早上6时开挖,4小时40分后挖了600多公斤,装满了一辆三轮车。“挖山药,就要用这种又长又扁的特制铁锹,先从侧边挖,再往深里掏土,这样才能一点一点让山药周围的泥土疏松,最后把山药取出来。”李进财说,“山药垂直向下生长,短的七八十厘米,长的能有1米多,所以每次都要挖得很深才能把山药完整地取出来。”
传统的采挖方式很容易造成山药断裂,降低其商品价值。所以,种植户们一般只雇用有经验的挖山药人。挖山药技术性很强,下铲位置要准,力道要轻,弄断了不仅白干还糟蹋了山药。白立兵是祥云镇王羊店村人,一直跟山药打交道,为了种山药,他以每亩地每年1300元的价格连包了两年。“去年我包了20亩地种山药,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好多山药都低价卖了。今年我只包了6亩地,除去地租、人工、管理和种苗钱,估计能挣两万块钱。”白立兵说。
山药对土地的要求十分严格,极忌重茬,因此山药地的使用年限只有一年,第二年只能改种其他农作物。“现在种山药的人越来越多了,生茬地也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种山药。”白立兵坐在地头喃喃自语。
另一位种植户赵小波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我今年承包10亩地用来种山药,跟保和堂(焦作)制药有限公司签了购销协议,不愁销路了。”赵小波手举着山药高兴地说。
11时45分,临近午饭时间,村民们依然埋头苦干着,不知疲惫。山药不仅是养身的好东西,也是他们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