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蕊)马村区立足区情,依托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基础,围绕特色农产品产业、设施农业、特色加工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脱贫产业,形成了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并建立了扶贫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为贫困户“造血”,引领群众脱贫。
农业园区扶贫模式。该区发挥青岛光伏农业园区、中利腾晖农业综合体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增加贫困群众的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造血式扶贫。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已实施了一批设施农业、苗木花卉和油用牡丹、桃树、大樱桃种植等产业项目,并依托中科田园和华盛绿能两家农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已吸纳50余户周边贫困户就业。
光伏发电扶贫模式。该区投资523.8万元建设32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由各村委会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合同,使用期限为25~30年,870余户贫困户每年受益1000元。目前,7个村已建成光伏发电站,25个村正在进行项目招标。
扶贫车间扶贫模式。该区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不宜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大力发展扶贫车间扶贫模式。目前,该区已建立6个扶贫车间。焦作市南塑编织袋扶贫车间现有职工5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15人,月工资2000元左右。新阳光制衣扶贫车间现有职工3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15人,月工资1800元。焦作千业电子厂扶贫车间,以手工加工手表机芯为主的工厂现拥有工人50余人,其中贫困户14人,残疾人7人。
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马村区编制了《马村区产业扶持脱贫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产业发展路径和项目布局。为加快推进产业项目,该区将教育、人社、住建、民政等10家行业部门的扶贫项目全部纳入“一站式”办理实施范围,建立扶贫项目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区扶贫督查巡查组对“一站式”受理项目的审批时限、办理进度等进行跟踪问效,定期通报,将督查结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内容。马村区还细化完善了区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的建设标准及支持政策,对一些种植业基地、加工车间、帮贫带贫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截至目前,该区15个贫困村和3个已脱贫村实现了产业项目全覆盖。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