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即阿里巴巴起诉杭州简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案在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落槌。法院认为,简世公司组织炒信的行为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并扰乱了电商平台的经营秩序,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20.2万元,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该案判决是对刷单炒信平台的一种警示,组织炒信者所获利益将全部用来赔偿,只有炒信无利可图,才能维护守法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的判决结果,不仅表明刷单的代价不止于行政处罚,更表明电商平台切割这一“毒瘤”的决心。可以说,刷单不除,电商平台和消费者都是输家。
诚信是电商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能够吸引人购买,最重要的基础是诚信。然而,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的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严重误导,也给电商平台带来各种纠纷,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说,当下电商环境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刷单,它蒙蔽了消费者的眼睛,在给买家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必然会损害平台的信誉。如果默许其作为潜规则存在,从长远来看无疑是自掘坟墓,因为真相也许会迟到,但终究会抵达。当有些电商沉溺于刷单带来的利益,必然忽视打造真正的硬实力,其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也一定是多输的局面。
一个良好商业生态的形成,需要各方合力,既有参与者的自律,更有平台方的监督,最重要的则是第三方的规范与监管,必须适应“互联网+”的步伐,及时查缺补漏。唯有如此,才能让诚信战胜欺骗,让规则战胜潜规则。对刷单平台的起诉,表明了阿里巴巴“零容忍”的态度,但仅此还不够,唯有付不起的代价摆在刷单者面前,这种行为才能真正被遏制。诚然,电商平台可以对刷单店铺采取交易量清零甚至永久关闭的处罚,但重开一家网店并非什么难事;平台可以起诉刷单平台索赔损失,但无形损失难以量化,相比于其对平台商誉与秩序造成的破坏,20.2万元的赔偿实在是隔靴搔痒。
最值得期待的是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这部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亮点之一是新增加了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条款:经营者不得采用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方式,帮助自己和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惩戒力度的升级,必然有助于铲除这一严重危害电商诚信根基的“毒瘤”,随着电商平台、行政监管和司法惩戒形成合力,这颗“毒瘤”终究会被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