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攻坚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立冬时节,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村头的产业扶贫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栽种的草莓、黄瓜、茄子等无公害果蔬,已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春节前可上市销售。
河南理工大学驻南朱营村第一书记陈昊介绍,依托学校对蔬菜水果需求市场,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种植业,并与学校签订了定向收购协议,探索建立了“学校+村委+公司+农户”及106户贫困户参股分红的运营模式。
南朱营村是博爱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今年年初以来,南朱营、东内都、西金城等贫困村建设半地下式温室大棚60座;大屯、双庙、太子庄等村发展大拱棚181座,特色林果种植500亩,带动贫困户925户;赵后、机房等村发展竹林经济种植赤松茸80亩,南张茹村在沁河滩地扩种草皮150亩……初步形成了村村有项目、乡乡有产业的发展体系。
寨豁乡小底村借助青天河旅游线路优势,连续实施以大樱桃种植为主的扶贫项目,先后带动本村217户、1068人从事大樱桃种植,叫响了青天河樱桃岭大樱桃的品牌。在该村影响下,周边的方山、江岭等8个村发展大樱桃采摘园及生产基地1000余亩。
截至目前,寨豁乡通过实施特色林果种植发展旅游产业,已种植樱桃3000亩、冬桃800亩、连翘2000亩,带动148户贫困户受益。同时,打造了天赐蔬菜采摘园、太行金果采摘园、博爱源蔬菜采摘园等5个扶贫基地,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展采摘活动。
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该县依托青天河等旅游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拉长产业链条,在寨豁乡方山村、青天河村开办家庭旅馆35家,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国内市场上每两块澡巾,就有一块出自博爱县马营村。随着一群年轻人返乡创业,澡巾布搬来了互联网电商,使马营澡巾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该村的河南素洁电商公司负责人陈康使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集中购买缝纫机建设澡巾布扶贫车间2个,带动18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位于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扶贫产业基地的佳怡家电商公司,通过线上销售“懒人沙发”,为55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磨头镇利用“互联网+”助力扶贫,创建多家电商扶贫服务站,全镇70%以上的贫困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博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泓说,该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已对3388名贫困群众进行了电商培训,覆盖了全县22个省级贫困村。
依托集体经济试点村,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扶贫的长效性。南朱营村通过土地流转,新发展软籽石榴观光采摘园200亩,106户贫困户参股分红;双庙村、西王贺村共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蔬菜等特色种植,132户贫困户参股分红。
积极与中原农险对接种植业参保,带动200户贫困户受益;人险与龙头企业对接推行“政融宝”,带动20户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受益。截至目前,该县实施扶贫项目9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投入专项资金1105万元,引导2248户贫困户从事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使8638名贫困群众受益。
博爱县委书记张建介绍,该县按照“因人提能、因户增收、因村提特、因乡统筹”扶贫工作原则,科学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产业、电商产业和集体经济等,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