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高龄急性脑出血患者,受到患者家属的称赞。
据该科主任石亚伟介绍,这位患者今年82岁,因突发脑出血导致神志不清,当时家中无人,发病10个小时后才被人发现。这位患者被送到该科时,出现深度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四肢呈过伸状态等症状,血压为200/130mmHg,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大量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病情十分危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石亚伟决定立即为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散大的瞳孔回缩至正常,血压恢复正常,手术顺利完成。由于患者年龄大、出血量多、昏迷程度较深,开颅手术后又进行气管切开,出现肺部感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治疗极其棘手。为此,石亚伟亲自守在患者的病床前,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及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还是以预防为主。”石亚伟说。
关于脑卒中的治疗,石亚伟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脑卒中专项研究的只有两家机构,一家是原卫生部成立的脑卒中专项研究小组,还有一家是中国脑卒中协会与美国脑卒中协会联合开展的中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合作项目。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15年被中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合作项目认定为技术合作科室。
“成为技术合作科室后,对你们在治疗脑卒中方面有什么帮助吗?”记者问。“成为技术合作科室后,协会会派专家到医院对相关医生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并指派专门的脑卒中筛查小组,到农村、社区等地进行筛查,目前已筛查近2万例。另外,中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合作项目的中方牵头人张勤奕与美方牵头人道格拉斯都曾到医院进行讲课。不仅如此,我们医院也组建了脑卒中防治小组,致力于脑卒中的防治与治疗,希望可以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石亚伟回答道。
石亚伟说,神经外科被“中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合作项目”认定为技术合作科室,这对于该科来说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一分责任。作为神经外科的负责人,他要让该科对得起这个名号;作为市第五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小组带头人,他要对得起上级与患者的信任。最后,石亚伟也不忘叮嘱:“远离脑卒中,预防是关键。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尤为重要。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感要立刻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