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对技术技能的培训,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直以来,市职业技术学校把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作为提升学校影响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12月13日,《焦作日报·教育周刊》以《市职业技术学校靠什么在技能大赛上“高歌猛进”》为题,对市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在省赛、国赛上取得的荣誉以及荣誉背后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
为深入报道市职业技术学校每个学部为参加省赛、国赛付出的艰苦努力,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焦作日报·教育周刊》开辟《走进职校 品读大赛》栏目,分学部为广大读者展现大赛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说国赛一等奖是职业教育皇冠上一颗亮丽的珍珠,那么在今年的国赛赛场上,有幸参加4个项目的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学部获得两个一等奖,摘得两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更令人叫好。
国赛之于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学部师生而言,曾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获得国赛一等奖则意味着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要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能获得国赛一等奖,不是经过一年半载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经过了整整3年的艰苦训练。”在今年的国赛中参与辅导4个项目、有两个获得一等奖的计算机学部辅导老师高凡说。
那么,在这3年时间里,计算机学部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3年来,计算机学部首先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参赛学生梯队和辅导老师梯队。
国赛不仅是对学生技术水平的考验,赛前高负荷的训练以及赛场上高度紧张的状态,更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量。
在学生选拔方面,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对其家庭情况、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计算机学部从每个班级广泛选拔,经过综合测评后,再进一步筛选。
“学员培养梯队,就是一边培养老学员,一边选拔新苗子,这样,老学员毕业时,新的苗子也已经成长起来,学部时刻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计算机学部相关负责人说。
每个参赛项目虽然有辅导老师,但参加大赛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计算机学部的每个老师其实都是梯队成员,一旦需要,随时都能顶得上。
“大赛前,我们每周会给辅导老师开一次例会,每两周给参赛学生开一次会。”这位负责人说,“一个学部要想在大赛中出成绩,需要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上下同心全员努力,才能摘得桂冠。”
在今年的国赛中,该校计算机学部学生朱昱坤、赵晨在计算机网络搭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改写了我市中职学校参加国赛没有获过一等奖的历史。随后,计算机学部学生王祥坤在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比赛中夺得一等奖,并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推荐名额。
事实上,计算机学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无论是参赛学生还是辅导老师,都为大赛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
“无论是网络搭建还是数据恢复,每个参赛项目均具有难度大、内容多!结构复杂等特点,比赛时更是步步惊心,稍不小心便全盘皆输。”高凡说。
参赛学生薄弱的底子和国赛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反差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来弥补。
“我们的学生从最初简单的总结都写不成到达到全国拔尖水平,靠什么?只能靠一点一点背诵和积累,靠每天14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靠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高凡说。
在学生们刻苦训练的背后,是计算机学部辅导老师无私的付出。非计算机科班出身的高凡,3年来自学查阅的资料有两米多高,今年国赛前他整整3个月没有回过家,每天6时30分准时进入实训室,一直到20时结束训练,连中午休息时间也用来进行模拟比赛总结。
2017年3月份才入职的老师李护林,也参与了今年国赛的辅导工作。赛前一个月,他每天要陪伴学生们做3场模拟比赛,一次模拟比赛需要3个小时,担心学生们身体吃不消,晚上训练结束后,还要陪着学生们一起到操场锻炼身体。
国赛前,辅导老师聂运刚带着重150多公斤的训练设备和王祥坤一起到深圳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封闭集训。集训期间,聂运刚不仅要照顾王祥坤的生活起居,还要陪着他一起训练。
5月8日,国赛开始前一天,朱昱坤、赵晨因过于紧张,在模拟比赛中10道题做错5道。这样的成绩,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不得不紧急调整备战方案。
5月9日6时,擅长心理疏导的计算机学部副主任宋雅丽紧急对参赛选手进行心理疏导,让两名学生彻底放松心情,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赛场。
“计算机学部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大家庭,优异成绩取得的背后,是计算机学部60多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计算机学部相关负责人说。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计算机学部在国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还改变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参赛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并收到很多单位发来的就业意向。未来,计算机学部全体师生将朝着国赛一等奖第一名的目标,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在中职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