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起,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企业标准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制定、修订ISO国际标准,国家或行业、团体标准共计92项。从标准范围上分类,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62项、行业标准26项、团体标准2项。同时,研制国家标准或标准样品共计8项,2009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技术委员会氟化物工作组召集单位。
“1995年,我到中心化验室工作,有幸参与制定并见证了众多标准在这里诞生。”中心化验室主任施秀华说,最初的冰晶石厂中心化验室只有十几个人,产品单一,没有大型设备,最贵的设备也就是个价值几千元的火焰光度计。可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9年12月,多氟多注册成立,专业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世界首创的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工艺生产的高分子比冰晶石和砂状冰晶石投放市场后,深受高端用户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但随之而来的矛盾是,原有的冰晶石产品国家标准不能涵盖上述两种产品,经常出现合同纠纷。更重要的是,原有国家标准严重制约着冰晶石的工艺技术创新,不利于氟化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电解铝技术的进步。于是,多氟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提出修订国家标准的意向,并得到批复。从2004年起,历时3年的时间,多氟多走访了全国40多家电解铝和氟化盐生产厂家,制定出了与国际接轨、涵盖各种生产工艺的冰晶石国家标准。受全国化学标准委委托,承担了工业氢氟酸和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国家无机氟化物的大多数产品标准、分析方法标准、标准样品、生产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由多氟多制定或修订。同时,还研制出了冰晶石国家标准样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有了第一个行业标准的制定经验,多氟多充分认识到标准对于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参与到氟化工标准制定、修订中来。2008年8月,经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筹建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技术委员会氟化物工作组,承担氟化物工作组召集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多氟多相继完成工业氢氟酸、氟化锂、氟化钙、六氟磷酸锂、高纯氟化锂、高纯氢氟酸等8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
2009年11月,多氟多应国际标准化组织铝用原材料技术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了在挪威奥勒松市召开的2009年原铝生产用原材料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26年会及工作会议。多氟多技术人员在会上提出了两项可有效避免分析误差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会后,多氟多利用在国内外行业的号召力,把氟化盐工作组会议与各类国际性氟化工行业会议结合起来,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氟化盐各项工作的开展。主持国际标准制定和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多氟多在国际氟化盐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有了进一步提升。
2012年10月,在瑞士召开的第六届ISO/TC 226(国际标准化组织/原铝生产用原材料技术委员会)工作年会上,通过了由多氟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修订的新标准ISO 12926《工业用氟化铝—杂质元素分析—波长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压片分析)》,此标准目前已正式出版发布,标准号ISO 12926-2012。该标准中直接使用了多氟多研制的标准样品。会议进行了委员会组织结构调整,委员会主席提名多氟多职工薛旭金为ISO技术专家、吴林担任冶金级氟化盐工作组的新召集人,负责将冶金级氟化盐现有ISO标准与行业发展状况结合,联络汇总各参与成员国工作组技术专家意见,发起氟化盐相关ISO标准的制定、修订提案并申请新的国际标准。这意味着多氟多将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标准国际化之路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多氟多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过程中,丰富了自身锂离子电池产品,并与高校合作将石墨烯和氟化石墨烯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上,积极参与锂离子电池和石墨烯标准的制定。今年8月26日,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认定颁发的石墨烯技术标准研制与检测基地授牌仪式在多氟多科技大厦举行,多氟多成为全国第三家、河南省首家石墨烯技术标准研制与检测基地。目前,多氟多正在参与《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标准的制定,主持《石墨烯材料成分分析测试指南(第一部分)》标准的制定。
“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制定和修订标准也越来越多,我们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和行业标准化体系,系统梳理产业链,建立了自身的工作方法,以更好的姿态为企业服务,助力公司向国际化企业迈进。”施秀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