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车厢彰显大文明
定期筛查,将宫颈癌消灭在萌芽中
微信朋友圈的“关怀式”谣言 你还在信吗
龙源湖出现冬泳者 既不文明又不安全
“大眼睛女孩”讲述了希望的意义
“抱团养老”
“免费晚托班”是一项民心工程
世相漫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朋友圈的“关怀式”谣言 你还在信吗

作者:本报记者 付凯明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微信里的谣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了辟谣。

  “别再喝了!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增加227倍”,这是微信12月份最新揭秘的谣言之一。这个谣言中有所谓的媒体试验、权威机构观点,貌似专业的科普文章迷惑了许多读者,从而随手转发。

  一些网友坦言,现在很多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得到的,至于信息的真假,根本分不清楚。据了解,这些“关怀式”谣言不仅给人们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后果。譬如,很多人在朋友圈里看到文章说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时是“救命药”,却不知道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被“夺命”。

  业内人士指出,朋友圈里的这些“关怀式”文章和视频,有的断章取义,有的“移花接木”,具有欺骗性。其目的不过是用标题博人眼球,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抓住人们“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赚取更多的点击和下载量,从而获取利益。

  该业内人士提醒广大网友,类似这样的文章或视频,不要盲目轻信,更不要随意转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